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摄大乘论 > 第2集《摄大乘论》

第2集《摄大乘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较的方式来探讨:今天这么多人修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结果?它的理由在于知见的差别。

我们看甲三的解释论:

甲三、释论

前面的摄大乘,是一个别题,是本论特有的一个各别题目;以下的论,是一个通题。我们看什么叫做论?

【论】——问辩征析,剖断开示,令得决定。

──释壹、解释论题竟──

这个论有两个特色:第一个、它在义理上,它详细的以问答的方式来作分析,然后加以辩论,不断的从问当中,去找寻这个内涵。从事相上,它是剖断开示,它欢喜用不同的角度,来作这种差别的说明;使令我们对于中道实相,产生坚定不移的信解,这个就是论。

我们讲佛法的教法有经、律、论三藏,律典是偏重在身、口二业的修行,经、论是偏重在止观的正念。如果我们要把经跟论作详细的对比,我们可以这样子讲:经是佛说的,论是菩萨造的。就是我们读经,会感觉到佛陀在说法的态度,是比较含蓄跟圆融的。你看你读经,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你看同样一部经,玄奘大师的注解跟智者大师的注解,肯定不同。就是每一个人对经的解读,会有所不同的;因为佛陀讲话,本来就含蓄的、圆融的。但是你看菩萨造论的时候,你看智者大师讲话,跟这些论在讲话,那话是讲得很清楚,你不可能有第二种解读的,他它不管是义理的分析,修行的道次第,都详细的说明。

我们看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子的,你看《论语》跟《孟子》。你看孔夫子讲话,他是非常含蓄的,(哈──)孔夫子讲话,他也点到为止;但是你看孟子讲话,他把孔夫子的微言大义,详细的发挥出来。当然这两个东西,各有各的特色。

不过从一个末法众生来说,我们善根浅薄、遮障深重,有时候经过菩萨的诠释,把话讲得清楚一点啊(呵──),对我们会更有好处,对末法众生也可能更加的贴切。这就是论它的一个特色,就是它会详细的加以说明,使人产生坚定的理解。好,我们看第二大段,修学纲要。

贰、修学纲要

在进入本论之前,我们简单的介绍本论的整个修学纲要。我们可以把本论分成三个主题。

第一个是境,就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修行的所观境;第二个是修行,在所观境当中,我们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所观境有的是杂染的、有的是清净的,我们面对这样的所观境,应该怎么去修行?如何来取舍?什么是该断?什么是该追求?这个是广大的修行。第三个果,透过这样的修行,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个境当中的所观境,等于是建立我们的甚深见,就是建立你的宗见。在本论当中,建立这个正见有两大科:

一、境——甚深见

第一、所知依,第二、所知相。

(一)、所知依

先解释所知依。所知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天亲菩萨解释这个所知,就是所应了知。就是你在修学佛法之前,你就应该要了知这些差别的道理。这个所应了知,就是讲到这些因缘所生法,包括杂染的缘起、包括清净的缘起,都是你要了知的。什么是杂染的缘起?什么是清净的缘起?这个就是所知。这个依就是依止处,这两个缘起,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依止处,就是阿赖耶识。

在本论当中,刚开始是从阿赖耶识来探讨生命的缘起,这当中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跟果相。这个因相跟果相,在《八识规矩颂》,玄奘大师简单的说出一个偈颂,说是:

《八识规矩颂》: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这个偈颂可以作一个总持,就是说阿赖耶识在因地的时候受熏持种。受熏就是说:随着你身口意的造作,你就会去熏习,或者说是去影响阿赖耶识;影响以后,产生一种善恶的功能──持种。

比如说你去拜佛,南无普光佛、南无普光佛、南无普光佛。这个时候你身体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皈依,这当中你每一个造作,在阿赖耶识当中熏习一个善的功能;这个功能,未来会带动你的生命产生尊贵、安乐的果报。

就是你每一个行为,都会在阿赖耶识当中,产生一种功能,产生一种储存。等到这个功能成熟,累积到一个能量以后,它就怎么样呢?根身器,它就变现一个身心世界,可能是尊贵、可能是卑贱。它变现以后,它又把这个果报加以执受,去后来先作主公,它把这一期的果报加以执受,使令它不失不亡,这个就是阿赖耶识,它所带动的生命缘起。

现在的这些科学家们,他也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心来主导的,他慢慢知道这个道理。世间的心理学家,把心理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表层意识,就是我们平常的眼耳鼻舌身,这样的一个见闻觉知。第二个是潜在意识。潜在意识就是说:你今生所做的某些事情,你忘掉了,但是它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可能只是今生的因缘,可以透过催眠,把它调出来,叫潜在意识。第三个叫深层意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