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群殴
后秦此刻的困局,从它立国之初就埋下了种子。
这个国家建立在背叛的基础上,当年淝水之战前秦战败,后秦“国父”姚苌果断在背后捅了主公苻坚的刀子,割据关中之地自立并建立后秦,所以说后秦生于不义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作为羌族建立的国家,后秦有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国无法回避的共性问题:因为主体民族人口较少,所以要维护统治,只能依靠武力。当国家强大、有雄主时,还能威服四方,风平浪静;但雄主不在,国家衰弱时,内外矛盾便会集中爆发,导致国家断崖式崩溃。
在姚苌、姚兴执政时期后秦立足于军国主义,曾一度横行北方,但姚兴一死,后秦的情况就变成了“一方有难,八方点赞”了。
后秦位于四战之地,在姚泓登基后,开始被各方势力集体清算:先是西南方,仇池出兵进攻秦州;然后是北方,胡夏的赫连勃勃,趁乱南下进攻安定;而东南方刘裕早就看后秦不顺眼,他的策略是:“不管是谁在打后秦,他东晋一定帮帮场子”;而西秦的乞伏炽盘两面三刀惯了,他也从西方陈兵数万,以对后秦落井下石为条件,正跟刘裕谈判,打算捞些好处。
至此,局面演变成了所有邻国,对后秦的群殴。
“生活还得继续”,对姚泓而言,这句话意味着,既然群殴难以避免,那么选择哪种姿势被群殴可以保命,也是一门非常重要学问。
长安,后秦皇宫,群臣主要意见分为了两派。
一派以东平公姚绍为代表,主张放弃部分领土,集中兵力重点防守长安。
姚绍说:“东线晋军已突破许昌,而西线安定孤远难救,不如将安定人民迁移到长安,充实京城,还能凑足十万精兵,这样就算夏、晋东西夹击,我们也能守得住,不至于亡国。否则晋进攻豫州,夏进攻安定,我们能怎么办?时间不等人,请皇上当机立断!”
另一派则以左仆射梁喜为代表,他主张寸土不让,拒敌于千里之外。
梁喜认为:“镇守安定的姚恢素有威名,夏国一直很忌惮。这些年由于夏国的骚扰,安定人民与他们不共戴天,一定会死守。安定作为京城门户,如果拱手相让,那么敌人兵峰可以直指郿城。关中兵力足以抵抗晋军,不需要为豫州削弱安定防守。”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渐渐演变成桌子对骂。最后,策略的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因为前一派被贴上了“卖国”的标签。
梁喜骂道:“你姚绍还是皇亲国戚,拿着秦国的俸禄,怎么不爱国呢?就轻而易举地把列祖列宗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土地拱手相让?”
到这份上,问题已经失去了理性讨论的必要了,皇帝似乎也被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所绑架,他有意无意地站到了梁喜阵营去。
“诸位爱卿,别吵了,我意已决,我大秦必上下一心,死守安定,寸土必争!”
“死守安定、寸土必争!”朝堂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后秦的爱国人士们,狂热地把秦国推向了一条非常危险的军事道路——“东西两线同时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