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北魏
进入50岁以来,刘裕因为身体原因,也考虑到要惜身以篡位,他开始很少身临一线战场指挥了。北伐后秦的行动,他也是让王仲德在东线开路,自己随后再赶到。
可北魏的加入,让刘裕不得不再次走到前台。
作为北伐的项目经理,刘裕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果然给项目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起初在制定五路大军行军路线时,他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东路黄河的水路,穿越了北魏的国境线。
北魏滑台城,当时孤悬于黄河以南(后来黄河几经改道,现在滑台已在黄河以北),王仲德水军沿河而上,提前也没打个招呼,这可吓坏了滑台的北魏守将尉建。
尉建以为,晋军进攻目标是自己的滑台,如果被王仲德从水上切断了自己和北边京城的联系,自己就成了瓮中之鳖,任由晋军拿捏。
于是他果断决定:逃命,往黄河北岸去!
处于好奇心,王仲德领兵进入了滑台城,看到北魏毫不设防,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捅了大娄子。
作为补救,王仲德甚至来不及请示刘裕,赶紧在滑台赶紧发榜安民:“我军目标是秦国,此番水路只是途经滑台,本来打算出布帛七万匹作为过路费,但不想魏将已弃城而去,我军想交钱都交不出去啊,一场误会!”
七万匹布帛,不是一笔小数字,对东晋水上运力的损耗也不少,当然王仲德只想白嫖,这完全是他开出来的空头支票,忽悠人用的。反正滑台守将也不在,无法对质!
王仲德以为,用这个谎言可以稳住北魏上下,只要北魏不出兵报复,进攻自己,这事就没了责任,甚至都不用汇报给刘裕听。
北魏皇帝拓跋嗣可不傻,这种说法他一个标点都不相信。东晋办得事情不厚道,让他颜面扫地,拓跋嗣二话不说,立即派大将叔孙建、公孙表领兵驻扎黄河北岸的枋头,与王仲德隔河对峙。
叔孙建和公孙表两人,考虑到对面是刘裕的部队,也不敢贸然擦枪走火,但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们隔着黄河找王仲德答话。
见到王仲德出营,两人把弃城逃跑的尉建押出来,一刀剁了,尸体丢入黄河,做出一副要武力收复滑台的架势,北魏士兵对着王仲德军大声问道:“魏晋两国,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入侵我国境内?”
王仲德连忙叫使者进魏营说明情况:“刘太尉派王将军沿黄河进攻洛阳,目的是清扫晋朝先祖陵寝,不敢进攻魏国。贵国守将尉建自己弃城逃跑,王将军现在借滑台城修整部队,马上就要继续西行,滑台城原样奉还。这样对魏晋两国都没有影响,何必耀武扬威扩大事态呢?”
这番说辞,当今职场为人处世可以好好借鉴:规则对我有利,我就强调规则;如果我破坏了规则,我就强调事实;如果规则和事实都对我不利,我就胡搅蛮缠,把水搅浑!
眼看晋军指鹿为马,把责任推到了自己这一边,再吵下去都是鸡同鸭讲,两人按拓跋嗣的安排,直接派使者面见刘裕,找你领导告状!
刘裕盛情接待了来使,他明白当务之急是收复洛阳,这次外交事件如果处理不好,把北魏牵扯进来,会让洛阳的战局出现变数。所以他立即修书一封,言辞谦卑,信中说: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晋朝的首都,却被秦国占据,我国想修复先帝陵寝已久。况且秦国收纳桓玄、司马休之、鲁宗之等反贼,为我国心腹大患,因此我们打算征伐秦国以清理门户,故而借道贵国,却万不敢对贵国不利!”
跟大部分领导一样,刘裕耐心倾听你的诉说,赞成你的想法,说一大堆面上的好话,但——
就是不解决你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