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失利
刘裕转头一看,来人正是海盐县令鲍陋,这几个月,他照顾刘裕部众饮食起居,可谓尽心尽责,刘裕胜利的捷报像雪花一样送到朝廷,他看在眼里,现在贼人退去,他打起自己的小算盘来。
“将军连日征战辛苦,且稍作休息,犬子鲍嗣之愿带本部兵马,替将军追击!”
刘裕一听就明白了,这鲍陋是见胜负已分,想让他儿子抢功,刷刷政绩,为以后提拔铺路。
“不可不可,敌人狡猾,况且海盐本地兵马没有实战经验,如果作为先锋失利,会连累大部队的!你们在后队支撑接应,才是万全之策。”
鲍陋不干了,他软硬兼施,一方面打起感情牌,说这一段时间好吃好喝招待,希望刘裕念及恩情;另一方面又拿官职压刘裕,说自己级别高,刘裕应该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否则将上报朝廷。
刘裕无奈,只得同意鲍嗣之作为先锋,带兵追击。为防万一,他在沿途设下接应点,配备战旗战鼓,以及数量不多的伏兵若干。
鲍嗣之于是领亲兵一千,长驱直入。
敌人见官兵来追,当即丢弃辎重,加快逃窜。鲍嗣之哪肯放手?一路紧随。
他追杀到了一处狭长的山谷。
这是孙恩为他布下的口袋阵。
毫无意外,上万起义军将鲍嗣之团团围住,可怜这个年轻的官二代,还没等到提拔的那一天,就被乱刀捅成了马蜂窝。
他所率的本地兵马,平日维持海盐城治安还成,哪见过这种阵仗?纷纷开始争相逃命。
前队溃退,在古代战争中属于兵家大忌。刘裕第一战,就是打得起义军前队溃退,所以才有一人追逐上千敌军的壮举。只是此刻,攻守态势完全反转了。
面对困局,刘裕选择且战且退,失败既然难以避免,那就少输当赢。
众人奋起抵挡,但对面起义军已经杀红了眼,刘裕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
“没办法了,跑吧,”刘裕见势不妙,心一横,上马狂奔。
身后,杀声震天,有几发弓箭,险些射中自己,情况愈发危急起来。
“接应点,接应点……”刘裕心中默念,这是他逃生的唯一希望。
终于,他逃到了战前设置的接应点,他旋即调转马头,下令伏兵大张旗鼓,并且找来几具敌人的尸体,假装刚刚完成伏击,正在夺取战利品。
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追击的敌军演一场戏:你们追过来的同伙已经中埋伏送命了,你们还要继续追吗?
刘裕整理了自己的衣冠,换上一匹高马,他横刀立马站在路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对着追兵大声吼道:
“我就是京口刘裕,快来再战!”
京口刘裕?追兵们犯起了嘀咕,仿佛刚刚打胜仗的是对方。
“记得海盐城大战否?敢冲过来再杀一场吗?”刘裕声色俱厉,青筋暴出。
这下对上人了,当天海盐城空城设伏的,就是这刘裕啊。
追兵犹豫了,他们不想重蹈上次海盐之战的覆辙,终于,他们选择了撤退。
刘裕的空城计赌对了,他长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