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重生八零:我靠玩具传播华夏文明 > 4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代没有桌椅,最接近桌子的食案很像供桌的缩小版。

“放在食案上的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礼器。

“总之,古人席地而坐,但不会把食器直接放在席子上,所以人前面要放一块长方形的食案,一人一案,不同食物怎么摆放都有说法。”

熊孩子:你到底想说啥?

“不要急,前面我才说过周人用刀切割肉食,你妈会让你直接在桌子上切肉吗?”

熊孩子:瞧把你能的。

“我们现在切肉的砧板在古代叫‘俎’zǔ,项羽知道吧,他曾经和刘邦争夺天下,为了干掉刘邦设下鸿门宴,留下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典故。”

熊孩子终于觉得不对劲了,这个不认识的大哥哥讲故事怎么老往人肉上靠。

他不会想吃人吧?

负责讲食器的人也很难受,不是他心里老想着把人做成菜,而是古代暴君老喜欢用做菜的方式料理敌人。

尤其是商纣王,烤肉用的铜格用到人身上就成了“炮烙”之刑,代表酸菜的“菹zū”和代表肉酱的“醢hǎi”组合起来就成了把人剁成肉酱的“醢刑”(菹醢),美味的肉脯也没能逃过一劫,所谓的脯刑就是把人做成肉干。

虽然他不用讲解菜品,但从“羹”联想到“肉酱”再联想到“刀俎”很正常吧。

“这个‘俎’和‘豆’组合,就是‘俎豆’,祭祀用的两个器具。俎上面放牛、羊肉,豆上面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和茶几的‘几’组合,就是‘俎几’,相当于‘俎案’。

“和食品的‘品’组合,就是‘俎品’,祭祀用的食品,简称祭品。

“其他‘盤’(盘)、‘鼎’、‘尊’(酒器)和‘俎’组合,都是青铜器。”

说完【俎】,他又开始说【羹】。

“俎可以拆成半个【肉】和一个【且】,所以是切肉板。

“羹可以拆成一个【羔】和一个【美】,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和羊有关。

“但羹最早的写法可没有现在这么简单。”

熊孩子:你管这叫简单?

“最早的羹字由三部分组成,最上面还是【羔】,大概最早的羹是羊羔做的,我们都说鱼和羊最鲜美,所以下面的美指鲜美,但美之前是另一个字【鬲】lì,一种炊器,鼎用来煮肉,鬲用来蒸饭。

“蒸馒头的场景你们见过吗,很多热气往上冒的那种。

“鬲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灶台,所以鬲上面还要放一个炊器【甑】zèng。

“甑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蒸锅,底部有穿孔的箅bì(类似蒸锅中的竹屉)让蒸汽通过。

“【甑】zèng和【鬲】lì合体后就成了【甗】yǎn。

“有的【甗】是甑鬲一体的,有的【甗】则是甑鬲分离的,因为最早都是陶制的,所以它们都有一个【瓦】字。鬲加瓦还是叫䰛lì。

“现在你们再来看羹的古体字,鬲上蒸羊,边上两条线就是蒸羊时冒出来的热气。”

当然,羹肯定不止是羊羹,也不止是肉羹,但水果蔬菜羹都是后面的吃法了。最初的羹只是一种带汁肉食,肉多,汁水较少。

因为鼎和鬲的造型相似,功能也差不多,很容易让人搞混。

免费讲解员拿出了压轴的参考答案。

妇好三联甗。

乍一看还以为一条小板凳上放了三个水桶,实际上是一条长方形的鬲上放了三个甑。

商代的甗多为甑鬲一体,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甗也不例外。

所以这个甗被称为三联甗。

就像现在的三眼煤气灶,一次可以煮三种食物呢。

“那单眼煤气灶和鼎怎么区分?”熊孩子最见不到别人比自己神气。

高中生胸有成竹:“鼎有两个耳朵,鬲没有。”(注:不同时期鬲不一样,大部分没耳)

“为什么鬲没有耳朵?”

“因为鬲上要放甑啊。”

“为什么鬲上要放甑?”

“……”这小孩怎么这么讨厌!

——

总结一下:天子九鼎(肉)八簋(饭)。

大鼎,水煮肉。

可以放食案上的小鼎,放熟肉。

陪鼎,放调料。

鬲(灶台)+甑(蒸锅)=甗(一体蒸锅),蒸饭。

簋,放饭。

功能类似簋(guǐ)的其他食器:簠(fǔ)、盨(xǔ)、敦(duì)

豆,放腌菜、肉酱等。

礼记: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所以一顿饭,鼎、簋、豆是必备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