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34章 徐大煜

第34章 徐大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大煜(1864一1929),字煦楼,湖北咸丰人,地方教育名家,社会贤达。

其祖父国典,字微,五郡庠生;父正旭,岁贡生。资产富有,良田千亩,曾慨然捐献朝廷百亩,供贫民耕种。徐宅庭训极严,教子有方,对子女常“谆谆之远大理想抱负”。弟兄6人,徐大煜排行老五。6人中有5人先后从教,祖孙数代致力于地方教育,并开馆办学,取名“学堂堡”,徐家巷子一时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莘莘学子,慕名而来者远及鄂、川边境诸县。徐氏私学,亦为国家培养众多英才。

徐大煜少负隽才,品端学优,在方圆几百里传播文化,教书多年,38岁赴省考试,中举。不久,他受派官费留学日本,两年学归。宣统三年(1911),四川总督赵尔巽委派他为黔江知县,后调任四川灌县知县。赴任不久,四川发生农民反朝廷运动,他被逼卸官,从灌县逃出之后,途中又遭匪徒抢劫,辗转回家。

民国元年(1912)三月,县政府组织临时议会,大家一致推举徐大煜为议长。民国二年春,议院选举,拉票、买票泛滥,他愤然辞去议长一职,从此屏迹优处,不谈国事。但他仍然深感国内争权夺利,道德沦丧,教育退化,欲树风纪,必兴教化,于是潜心教育。民国三年至十二年,他出任省参议员,长驻省城武昌。在此期间,他一方面致力于教育行管,先后兼任过高中校长、大学训导主任等职,一方面注重著书育人,先后参加过《湖北通志》等编纂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他终于著成《四书七述》(六卷)和《日本新政》(已失传)两书。其著针砭时政、抒发宏论;“凡富强之谟,一二人倡议持权于上,千万人宣化承流于下,大抵民心之固蔽,全赖庠庠中之莫流辗转导引;而神智始有由而开,以典籍扩其闻见,以法令一其志趋,先以立学储其才,而后举兵、刑、钱答诸政,次策厘定之,所以任人。"主张“学习日本,效行西法,习英、荷之语言,法英国之商务,师资洲之学校,效德国之陆军,博采兼收,众美毕具……中国当今议行新政,不可观缓而得考鉴之资哉!”

民国十二年,徐大煜因病从武昌退职返乡,藏拙家中。随着岁月流逝,他深感为国所作事情太少,望在余生之年多做善事。得知政府修纂县志,他便主动要求接纳工作,得官府应允,并广泛收集资料综诸著述,举地方沿革之概略、政教人物之大凡,不自揣量,汰冗删复,为十二卷,起草于壬子年(1912)夏五月,脱稿于次年秋九月。其目的在于“裨益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地方文旺”。志成之后,县令陈侃作序,称其“体例之新,辞义之当,足与康氏武功志、陆氏灵寿志并称,而图表精密如数,掌文尤为近时,破前人陈腐之见,启乡人爱国之心”,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史识:“识力高出,流辈惊服。”

民国十二年冬,徐大煜因中风瘫痪,日益严重,不能行走,整天偎坐在火桶里,用竹竿敲打着桶沿口诵心维,以度时日,精神、肉体极为痛苦,直至双目失明。民国十八年,徐大煜寿终正寝,前往吊唁者,名仕如林,冠盖云集,挽幛盈室,盛况空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