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32章 周国柱吴宝炬

第32章 周国柱吴宝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国柱

周国柱(1861一1920),字鲲斋,湖北恩施人,著名学者,全程实地考察清江第一人。

周国柱年少家贫,读书用功,爱好广泛,对数学情有独钟,时称“算学秀才”,后赴省城求学,兼在武昌舆兴图局谋生。他平时勤学苦练,观摩师友,数理水平日益提高,因在舆兴图局学了不少测绘知识,不久应聘为汝光道实业大学堂教员。

光绪三十二年(1906),周国柱应施南知府施纪云之聘,回乡任施南府中学堂数学理科教员。光绪三十四年,该学堂改为施鹤道师范学堂,他又任该学堂数理科教员。学堂停办后,他就在家从事著述,著有《鲲斋算草》1卷,《代数积拾级设题细算》17卷。

宣统二年(1910),鉴于清江源远流长,直通长江,沿岸物产丰饶,因阻于险滩暗礁,不能开展经贸航运业务。周国柱看到本地的土特产品运不出去,人民世代受穷,便立志勘察清江航道。他仅带一工人,自备膳食,脚穿草鞋,背负测绘仪器,踏入丛山峡谷,在四川石柱、湖北利川两县万水千山之间,找到了清江的正源,纠正了《水经注》、《禹贡锥指》、《括地志》等书关于“夷水源出于江”之说。他不惮风霜之苦,历时70余天,勘测完清江流域全程。此次实地勘测,凡重要险滩暗礁,他都精心测量绘就详图,用文字记述分明。他撰成《清江源流道里记》一书,成为后来开发清江的重要参考文献。

清江查勘任务完成之后,周国柱沿着夷陵故道走上归途时,对武陵、巫山两山余脉的走向和分布都作过实地观察,并写成《山脉记》一文,成为地理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周国柱晚年多病,60岁时辞世。

吴宝炬

吴宝炬(1873-1942),又名国寿,字慈荫,号毅谙,湖北来凤人,民国时期“花开十二县”的知事。

吴宝炬五岁丧母,10岁丧父,15岁始赴建始县读书,19岁童试合格,先后就学于省城经心、江汉、勺庭书院,因感自己阅历太浅,决意作万里游。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人贵州巡抚王鲁芗幕,次年院试第一,人县农务学堂肄业,成绩卓著,为张之洞赏识,委为随州高等小学及公立中学监督。不久,他调任江苏陆军小学堂监督兼教官,后又兼江阴要塞工程局主任委员。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时,官授直隶州州判,复委为南洋江阴南岸炮台总台官。在辛亥反正中,吴宝炬任江阴军政府参谋长兼北伐副司令、要塞司令官。军政府改组后,他任澄军水陆要塞总司令。民国元年(1912)三月,他因事返鄂,副总统黎元洪聘其为顾问。五月,委他为房县知事,未几,调郧阳首邑。次年五月,调署武昌,不久署枣阳。民国三年,应内务部第一届知事,他名列乙等,分发江西德安知事。此后至民国十五年间,他先后任江西大庚、宁都、崇义、资溪以及湖北宜昌、应山等十二县知事,皆有政声,被誉称为“花开十二县知事”。

吴宝炬任职期间,自刻一“受贿天诛”戳记,凡过手公文必盖四字以自警。他从初任到解职,审理了结民间疑难案件三千余起,并能秉公直断。民国三年任德安知事时,他勤政兴学,整顿吏治,刷新县政,受民拥戴。离任时,各界送别,街巷为之一空,其衣衫被爆竹炸穿无数小洞。民国六年出任大庚知县时,该县西华山古刹被土豪劣绅盗卖给德国神甫邬利享,吴坚决制止,据理争回。他在房县时,拿办违法职员,惩办不法教民。他在宜昌时,撤办警察署长,拘讯洋行买办,增加囚粮,革除陋规等等,传诸口碑。但他在镇压民国八年温宝森暴动时,则极尽其追剿、缉捕之能事,并受到北洋政府的嘉奖。

吴宝炬后因应山县署遭抢劫而被解职,闲居武昌胭脂山之适园,从此不问政事,潜心编印所著诗文及《来凤吴氏支谱》。民国二十三年,他应聘为恩施初级中学教务主任,民国二十五年冬返籍,被推举为来凤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及县志馆馆长。吴宝炬曾编修《来凤县志》,惜未成功。所著《红桂坡诗集》七卷,辑为三册,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