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南海之畔
有道是百里异习,楚朝疆土辽阔,各地风景大不相同,若说江南一带是温婉秀丽的烟雨水乡,而长安一带乃是鼎盛恢弘的富贵之城,眼前这交州南海一带,就更是别具一格了,在热闹中显出带着几分化外之风的剽悍来。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与夷人通商的重要港口,本地人户靠海吃海,却吃的并非是海中的鱼虾,而是带着茶叶、丝绸等物,坐船出海,到林邑、真睹、骠国、天竺一带,将货物贩出,再带着海外夷国的奇珍异宝返回南海,从中牟取暴利。自南海出海至天竺、波斯等国的海道,便称为“南郡通海夷道”。
因着本地的豪强多以海路发家,在南海一带,巷南巷北,男女老少,无不争着学上两句蕃语,甚至在几处热闹的街市中,还可见到肤色各异、衣饰新奇的夷人。
此时,丁五味就坐在马车上,看着车窗外走过的几个夷人,震惊地张大了嘴,“我的娘诶!哎呀!那几个人怎的这么黑啊,还能晒成这样?!还有,那边那个,头上顶个布包是在做什么?珊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他趴在车窗上不停地左顾右盼,已被这副景象惊得有些语无伦次了,老天爷诶,这还是在大楚境内吗……
珊珊见他这样,哭笑不得地把人拽了回来,无奈道:“五味哥,你别对着人家指指点点的,街上的人都在看你呢!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南海有许多人家都与化外人做买卖,所以这街市上有夷人出现很正常……”
“这,可是,咱们可是从漳州过来的,漳州也有富商与夷人做买卖,但却没有如此怪异的街景啊!”五味大摇其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长得如此奇异的人,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周遭人竟然习以为常?啧啧啧……
“细论起来,南海与化外人通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漳州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方才有人出海行商,自然不比此地风情独特。”珊珊笑着解释道,幼时初次到外家来,她也是十分震惊,但待久了便发现,南海迥异的风情实在是十分有趣。
这独特的风情他可是欣赏不来,五味抖了抖头上的小冠,默默翻了个白眼,看向自家徒弟,试图寻找同盟,“诶,徒弟,你怎么不说话?是不是也被这些夷人给吓到了?”
“唔,长安也常有胡商往来于坊市间,与寻常商贾无异,无需惧怕。”楚天佑淡淡回了一句,对五味所言并不十分上心,兀自捏着折扇不知在想什么。
今日一早出发以后,这人就时不时陷入沉思,即便是粗神经如五味,都察觉到不对劲了,他狐疑地打量自家徒弟一眼,“不对,十分不对,楚老幺,你这是怎么了?不会又琢磨着要管什么闲事吧?”
这一路上还挺太平,无事可管呐,这家伙不会想没事找事吧?
“自然不是,”楚天佑终于看了五味一眼,佯装无事地拿起水壶,“我只是在想,‘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一句应作何解……”以及康三爷会如何考校他。
此句出自《两都赋》,是她舅舅最欣赏的一篇赋文,昨夜天佑哥第八百次问她舅家之事,她终于在说无可说之时,想起来这么回事,于是这人就钻研上了。珊珊闷笑一声,连忙移开视线,看向窗外的街景,否则她怕是要捧腹大笑了。
还不待楚天佑多作思量,马车驶过街市,转角进了一处僻静的巷子,很快接近了一片屋脊连绵、门庭开阔的宅院。
朱雀打眼望去,顶着“平康正直”匾额的屋檐下,一个深衣管事并两个小厮在门口立着,看样子是等候多时了,他勒住马提声道:“公子,姑娘,康家到了。”
珊珊闻声掀开帘子,见到门口的管事,立时笑开了:“姚管事,劳你久候了。”
“岂敢当姑娘夸奖!老爷、夫人接着您的信,早就盼着您过来了!”姚立见着她连忙躬身,脸上都是喜色,“老爷可差点让小的上城门口等呢!”
管事笑着打趣两句,一边让开门路,指着两个小厮上前将马车牵进了康家大宅。
珊珊几人下了马车,走过轿厅,就到了前院的会客堂。堂中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男子,并一位绛红花衣的妇人,还有一位身材欣长的年轻公子,俱是等候多时了,见着三人走到院中,都是喜上眉梢,立刻起身相迎。
“舅舅,舅母,表哥,许久不见了!”珊珊快步走到堂中,雀跃地拉上舅母的手,口中笑道,“舅母这身新衣真好看!定是千秀坊又出新的花样了!”
“就你这小丫头眼尖!我还给你做了几身呢,一会儿带你去看看!”舅母杜氏亦是挽着珊珊笑得亲热,若是往常,她早拉了人上后院去了,此刻却是眼神在珊珊身上溜了一圈,又笑眯眯地看向后头跟着的两位男客。
康三爷在一旁适时开口道:“这两位就是与你一同游历的朋友?”
听舅舅发问,珊珊立时将天佑与五味介绍了一番。康三爷是在生意场上浸淫多年的人,面上十分亲和地与二人客套了几句,杜氏可就直接多了,一双眼明里暗里盯着楚天佑不住地打量,心中暗暗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