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磨难中成长
设计加工,每个环节都亲历亲为,在磨练中提高技能和水平。日积月累,熟能生巧,精心、细心、耐心和恒心终将助其成功,正是凭着辛劳付出和不懈的努力,使得他在家具上的设计创新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名气也越来越大。到后来,不止局限于京师地区,在大江南北的整个木作行里,只要一提起黄师木的名字,是无人不晓,获得众多工匠交口称赞。他成了勤奋的化身、努力的代表、成功的标杆。而这一切,都是对他少年立志、艰苦创业所取得成果给予的肯定和回报。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与命运抗争,以工匠人吃苦耐劳不服输的个性和年轻人的热血激情,在亲人离去和生活苦难的双重压力之下,没有被击倒,反而在逆境中奋起。几年下来,“奇工木作坊”终于发展壮大起来,达到了他父亲经营时的最佳状态,在京城站稳了脚跟。他也得到父亲工友们的一致认可,在大师级工匠中争得一席之位。
自古及今,成功者无不在于用心、勤勉、坚持。天才也要靠勤奋,努力才会有回报,天长日久,终见成效。黄师木就是这样的一位,他不断的提升自己技能以向成功目标迈进。十年后,他由学习接受、消化吸收、巩固完善到创新提高,其家具设计和制作水平达到了他父亲全盛时期的水平。设计的家具简练、稳重、大器,以实用舒适性为主,兼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出自他手的黄花梨家具款式新、工艺精、造型美,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受。“奇工木作坊”终于在他手中得以发扬光大,不仅在设计开发新款式上领先同行一步,制作工艺也愈加熟练精细,因此得到赵师能、张天富众多前辈的一致称赞。
时间过得很快,由于沐清在生活上起到了家庭主妇的作用,除了照顾孩子还要操持家务,这给了黄师木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他能够从家庭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家具上,使得木坊的生意越来越好。
京城流行的高端家具是脱胎于江南苏州的文木家具。由于江南一带经济发展较快,生活相对富裕,使得一些文人雅士不再热衷于功名利碌。他们淡泊低调,享受着生活的安逸和舒适,出于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家具设计,文化艺术和精湛工艺结合在一起,选材上重视色彩和纹理突出的硬木,设计上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为主调,并且注重细节的精致,制作出来的家具达到了经典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黄师木自幼熟读诗书,自是有着文人的气质,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他在家具设计上占了先机。由于他善于思考,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设计上,在开发新款家具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北京是大明王朝的皇都,要想在京城家具行里有一席之地,那可是要有些真本事。如今京城其它四家掌柜都是他的长辈,大师级工匠,曾和父亲一同在营造处供役。他们经过了半辈子打拼,技艺高超,都有着一手绝活。而要挤进这个队列里确实很难,即使你是个熟手木工,也很努力,甚至拼尽了全力也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要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已经不是一般的手脚勤快能解决的,但黄师木做到了。如今,他已名闻天下,包括赵师能在内的老前辈们都认可他的技能水平。在众多前辈关切地注视中,“奇功木作坊”很快发展起来,在京城名家木坊中占有一席之地,名气比以往还要响亮。
这时的黄师木可谓苦尽甘来。少年遭受磨难,努力打拼,如今到了而立之年,终于事业有成,家境也渐殷实。所谓成名须趁早,对黄师木来说也正当其时。自古以来,社会就是这样,人一旦事业成功,其它好事也会接踵而来。这期间,眼看着黄家的生意越来越好,生活得到改善,就有人来上门说媒。介绍的对象虽非名门淑女,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但也都是殷实之家文静少女,没想到都被黄师木一一回绝了。黄母本想劝一劝,可一想起儿子第一次婚姻就是自己做的主,却苦了儿子好多年,也许一切都要靠缘分,急不得。她不愿违背儿子的意愿,一切还是由他自己拿主意。
京城木作五大家有黄奇功、张天富、赵本能、姜海山、余新平。黄奇功英年早逝,黄师木子承父业,如今不仅能和前辈们一同“谈木论器”,而且还在款式创新上占得先机,其高超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构思,让这些名家木坊的大师傅们也钦佩不已。黄师木在这方面的优势,奠定了其在京城家具行中的领先地位。他设计出的新款家具也成为同行借鉴和模仿的对象,走在了同行的前面。由于“奇工木作”的家具样式不断更新,引领家具发展方向,渐渐的让其它工匠也有了努力的目标。在互相竞争和交流中,这些名家木坊的掌柜和工匠们,互相比拼,都不断更新款式,在竞争中发展,创新中提升。他们充实并完善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成为开辟木作新时代的践行者,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锤炼出宝贵的工匠精神。
寒来暑往,转眼玉娇已经十岁,那些当年从营造处出来的工匠都已家业有成。按照传统习俗,自然是子承父业,当他们开始考虑培养家庭成员接手时,黄师木已走在同龄人前面,达到比肩前辈,和他们一起“谈技论艺”的高度,此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