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尊卑有序,德行天下——读西汉分封制有感
409、尊卑有序,德行天下——读西汉分封制有感
三月丙子日,上奏章给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冒死进言:我们与列侯臣婴齐、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商量:听说周朝分封了八百个诸侯国,姬姓的诸侯国占了一半,共同尊奉周室。康叔在周公的辅佐下,以祖辈父辈功业显赫,而伯禽只因是周公的儿子就拥有鲁国,他们都能建国封侯,以大夫作为辅佐。百官都遵守法令,各司其职,国家体制才算完备。我们以为分封诸王是为了重视社稷,四方诸侯也各守职责,进献贡物以奉祭祀。支子不得祭祀祖先,这是合乎礼仪的。先王推行封建制是为了让诸侯守护疆土,使王道教化得以施行。陛下秉承天意,光大圣人的遗业,尊贤重能,广施德惠,兴灭国,继绝世。让萧文终之后继续享有酂地,表彰平津侯等功臣。明晰六亲的尊卑等级,昭示上天的恩泽和族属关系,让诸侯王将自己的恩惠分给子弟和臣僚,封立百多个侯国。然而家皇子却只封为列侯,这样尊卑失序,列位失序,无法成为万代法则。我们请求封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三月丙子日,上奏章给未央宫。
皇上的批示如下:「康叔亲属有十人却只有他一人尊贵,是因为他有大德。周公举行郊祭天帝命令都用郊祭的牲畜,所以鲁国有白牡和骍刚那样的祭牲。其他诸侯有的贡献少,有的无贡献,是才能大小有别。『人们仰视高山,景仰美好的德行』朕非常仰慕这些德行。考虑到有些皇子尚未成年,就先赐封列侯吧。」
读完这段历史文献,我深感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文明传承的艰辛。其中,西汉时期分封制的推行与调整,无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通过这段文字,我看到了一个时代尊卑有序的礼制、皇权与臣子间的互动,以及对于德行的崇尚。
首先,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封制的推行是基于重视社稷、让四方诸侯各守职责、进献贡物以奉祭祀的考量。这种制度设计,旨在让诸侯守护疆土,使王道教化得以施行。然而,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支子不得祭祀祖先的现象,这与先王推行封建制的初衷有所背离。这一矛盾的揭示,让我思考制度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在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和社会实际。
其次,皇权与臣子间的互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丞相青翟、御史大夫汤冒死进言,请求封立皇子为诸侯王。这种直谏精神,体现了那个时代士人对于国家大事的高度责任感。而皇上的批示,则充分展现了皇权的智慧与包容。他不仅认可了臣子的建议,更进一步强调了康叔有大德、周公举行郊祭天帝的仪轨和诸侯贡献的差异。这样的批示,既回应了臣子的请求,又维护了皇家的尊严与制度的尊严。
最后,德行的崇尚是贯穿整个文献的主线。无论是康叔亲属的尊贵、周公的德行,还是皇上的仰慕之情,都体现了那个时代对于德行的崇尚。皇子们虽然未成年,但已先行赐封列侯,这背后蕴含的是对于德行的看重和对于未来的期许。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德行始终是立身之本、治国之要。
《尊卑有序,德行天下——读西汉分封制有感》一文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西汉时期分封制的推行及其背后的深意。从中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皇权的智慧和一个文明对于德行的坚守。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尊卑有序的礼制、对于德行的崇尚和对于国家大事的高度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文明的社会。
410、齐王策文:皇族新贵的崛起与责任
而现今皇族子孙担任列侯的,臣青翟、臣汤等私下商议,都认为与汉家朝制相违逆,会使天下失望,不可以这样做。臣请求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四月癸未,奏章呈报未央宫,留在宫中没有批复。
四月丙申,奏章呈报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冒死进言:太常臣充说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冒死上奏舆地图,请标明所立国名。礼仪别行奏报。臣冒死请求。」
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四月丁酉,奏章呈报未央宫。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达丞相,丞相下达中二千石,二千石下达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达所任用的人。如律令。
「维六年四月乙巳,皇帝使御史大夫汤在庙中立子闳为齐王。曰:呜呼!小子闳,受此土田!朕继承祖先之职统策议制度之立君长、天下大安大福之道封在东土建立国家世代为汉藩辅啊!敬慎哉!恭奉朕之诏命不在于永远不变人之好德则能明显光大义之不筹划则使君子懈怠竭尽尔心诚然执持其中天赐福禄永远终止其有炋臧乃使国家不安身遭灾殃可要不慎重啊!保卫国家安定人民可不严肃认真对待之!王要以此为戒。」
以上是齐王策文。
在历史的洪流中,皇族子孙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这篇策文,不仅是对一个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