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光复
拿下巩城后,檀道济马不停蹄,直奔洛阳。
洛阳城内之前就有小道消息,说不少官员私下已经写信向晋军投诚,晋军刚到,传言就开始一一被证实,司马姚禹当下逃出城来,向檀道济投降。
姚洸本想做做样子,再挣扎一下,但看到“自己人”姚禹投得义无反顾,估计洛阳城已被渗透得差不多了。继续抵抗下去,他自己被手下怎么卖了都不知道,与其这样,倒不如抢先投降,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想到这里,他命人开城投降。此时长安的援兵正在路上,看到洛阳已投降,只得返回长安。
公元416年10月22日,姚洸正式向檀道济投降,洛阳自“永嘉之乱”沦陷105年之后,再次回归晋朝怀抱!刘裕北伐取得重大突破。
檀道济带兵进入洛阳,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曾在《三都赋》中看到前人描绘洛阳的繁华盛景,可经历了北方多年战乱、数次易手后,如今的洛阳,只有一片残垣断壁。就连北邙山上的晋五陵,都被盗墓贼洗劫一空。
消息传到刘裕处,他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当年桓温、谢玄都曾短暂收复洛阳,但很快又丢失,这次我刘裕,一定要超过前人,更进一步。
刘裕于是下令:第一、在洛阳出榜安民,不得滥杀,投降后的秦国部队,允许放下武器,解甲归田;第二、派宗室修复五陵,告慰先人;第三,将姚洸押解建康,交由晋安帝发落;第四,任命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河内郡二太守,镇守洛阳;第五,各支部队驻守洛阳,不得冒进。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是冬天枯草季节,由于骑兵无法就地取食,刘裕便让各部兵马就地休整,他需要多一些时间消化占领地区,让帝国能稳定在许昌、洛阳地区立足。这段时间,晋军在战场上没有进一步动作。
光复旧都这种彪炳史册的功劳,刘裕当然要好生运作一番。到他这个级别,下属的成果就是自己的成果,自己想用成果申报什么奖项,只需要一个暗示,就有一群马屁精四方奔走。
这次他想要的,是“九锡”。
“锡”通假“赐”,“九锡”就是天子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根据《礼记》记载,九锡包括车马、衣服、乐县(即调音器)、朱户(红漆大门)、纳陛(特制阶梯)、虎贲(警卫员)、斧钺、弓矢、秬鬯(香酒),是天子给大臣的最高礼遇。
作为前文提到过“篡位三件套”中的第三件,拿到九锡,就代表篡权基本只是时间问题了,历史上拿到九锡的人,就有大名鼎鼎的王莽、曹操、司马昭、桓玄。
此时刘裕之心,路人总该皆知了吧?
12月29日,经过一波朝堂博弈,晋安帝最终下诏,封刘裕“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之上”。
封给刘裕的十个郡,以他的祖籍彭城为中心,其余还包括沛、兰陵、下邳、淮阳、山阳、广陵、高平、鲁、泰山。这些地方位于现在河南、山东、江苏三省交界处,由于跟春秋时期的“宋国”地域基本一致,所以刘裕被封为“宋公”,一个崭新的王朝——“宋”也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