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变数
司马休之这一败,东晋皇族的力量被削弱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晋安帝团队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刘裕步步为进,改朝换代之心已昭然若揭。
皇太帝司马德文分析了局势,他认为按现在的情况,刘裕要篡位几乎无法阻止。从历史上看,只有三种情况,可能为事情带来一些变数。
第一,刘裕自己。他虽然铲除异己毫不手软,但篡位却是另外一件事,毕竟刘裕出身贫寒,觊觎大位并不合规矩。在社会舆论之下,他也许会主动放弃。
这一种情况可以被称为“曹操剧本”,三国时曹操因为主观上的各种考虑,最终放弃了篡位。
第二,时间。刘裕已经53岁,近年来被各种疾病缠身,而晋安帝才33岁,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如果可以拖下去,拖到刘裕身体不行,他也只能被迫放弃。
第二种情况可以被称为“桓温剧本”,40多年前权臣桓温由于身体原因,还没来得及完成篡位流程,就撒手人寰。
第三,接班人。刘裕最大的儿子刘义符现在还不到10岁,就算刘裕现在一定要篡权,晋安帝只要全程配合,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刘义符上台,形势就会瞬间逆转。司马家到时候反攻倒算,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种情况可以被称为“桓玄剧本”,当年桓玄改朝换代成功,晋安帝被赶出了建康,但最终复辟,晋朝得以中兴。
不管未来会出现以上哪种剧情走向,当下对晋安帝而言,最佳的选择都是顺势而为,不要与刘裕正面冲突,多给他一些好处。
想到此,他以晋安帝名义下令,封刘裕长子刘义符为兖州刺史、三公子刘义隆为北彭城县公、二弟刘道怜为荆州刺史,至于刘裕本人,则被授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
至此,刘裕完成了“篡位三件套”中的第二件!
这通操作,相当于是告诉刘裕:“我知道你想篡位,我配合你篡,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刘裕和皇室从此处于心照不宣的状态。
从能左右朝廷的重臣,走到今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刘裕的职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又做对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心狠。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地位到一定层次,政治斗争无可避免。于是,跟对手就只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局,而刘裕总是心最狠、先发制人的那一方。
其次,自己的团队。要走到这一步,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忠诚度要比业务水平更重要,所以刘裕先扶持了刘穆之、王镇恶为代表的“自己人”,后来更进一步,培养徐逵之、刘道怜、刘义符为代表的“自家人”。
再次,适当放权。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要懂得放权,一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需要在保证下属绝对忠诚的前提下知人善任。于是在这几年的征战中,独当一面的将领已经被培养起来,大管家刘穆之也让刘裕毫无后顾之忧。
最后,保持初心。不管权力和地位怎么提升,刘裕从始至终保持了自己的阶级属性。不管是对底层人民的仁政,还是勤俭节约的自我约束,只要没有丢失阶级属性,扎根于人民,总会得到最强大的助力。
尽管如此,通向皇位的道路上,还需要立一件不世之功。对于这一点,刘裕心里其实早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