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因果
几十天前,当王镇恶把“吕子明”三个字给刘裕看时,刘裕当即明白了他借刘藩名号进军的计划,这个天才的点子随即启发他想到另外一个计策。
如果刚被赐死的刘藩,可以用来假冒;那么刚病逝的刘道规,也可以啊!
要知道,三弟刘道规在荆州耕耘多年,深受荆州人民爱戴,打出他这张牌,肯定能让很多人反戈一击。
在出发前,刘裕给王镇恶的部队准备了刘道规的旗号。
视线回到江陵,荆州兵并不知道刘道规已死,王镇恶在城中挥舞着他的旗号,让士兵大呼道:“刘三爷奉皇帝命,前来捉拿反贼刘毅。只诛首恶,余皆不问!”
好一句“只诛首恶,余皆不问”,荆州兵纷纷踌躇不前,选择观望。
荆州兵、北府兵都无战意,这仗是打不下去了,好在刘毅那一万江豫两州嫡系还算可靠,一路掩护他向城门退去。
王镇恶哪肯放过?他执槊亲自杀了过来,将刘毅团团围住,誓要生擒,手下众军士也为争功,个个奋勇争先。
眼看刘毅部众渐渐不支,有被生吃之势,关键时刻,一阵箭雨,像冰雹一样射了过来,王镇恶中箭,应声倒地!
原来之前放王镇恶入城的朱显之,将功补过,带兵从城门处带兵杀回接应。他见刘毅被困,立即下令左右放箭,正中对方王镇恶,官军于是乱成一团,刘毅绝处逢生!
仓促间,刘毅狼狈得连马都来不及牵,朱显之护主心切,把一边刘毅儿子的马抢夺过来交给了他,刘毅就此骑马逃脱。
左右扶起王镇恶,才发现他从上到下一共身中五箭,手上拿的槊也在砍杀中被折断到只剩半截,英勇可见一斑。万幸王镇恶所中之箭未伤及要害,军医立即上前包扎诊治。
而另一大将蒯恩率兵追击,朱显之带领残部拼死抵挡,最终力战不支,死于城门之下。
刘毅仅带几个随从逃了出来,一路来不及停歇。半夜时分,一行人跑到郊外一处寺庙处,又冷又饿。他上前敲了敲门,打算换点吃的。
寺庙的门并没有打开,一个僧人隔着门问道:“施主深夜光临寒寺,敢问何事?”
“我乃荆州刺史刘毅,为奸人所害,落难逃至贵寺,想要留宿一晚,定有厚报!”
“施主果然是刘荆州?”僧人问道。
“佛祖面前,不敢欺瞒。”刘毅回答。
“阿弥陀佛……”僧人默默闭上眼睛,仰天长叹一声。
“敢问高僧,可认得在下?”
“出家人本应以慈悲为怀,但先师临终有言,不得接纳外人,师命实不敢违!”
“这是何故?”刘毅不甘心,追问道。
“将军可记得7年前,你也曾到过江陵否?”
“当然记得,我为朝廷追击桓玄一党,救得皇上于此。”
“当年先师悲天悯人,在庙中接纳施主桓蔚,后被将军降罪所杀,腰斩于江陵市集,下令不得收尸。现今小庙仍却只有师父的衣冠冢……”说到此处,僧人声音渐渐哽咽,不觉两行热泪已从眼角流下。
刘毅身旁的士兵不耐烦了,上前对刘毅说道:“将军,何须与这秃驴废话?我等杀进寺去,烧了破庙就是。”
刘毅只是摆摆手,叫退众人。
“天亡我刘毅,不可违也!” 他长叹一声道。
“当年我人微言轻,却走南闯北,以天下为家;而今身居高位,连一寺门都入不得,普天之下,又何以为家呢?汝等跟随我征战多年,无所赏赐,待我死后,可拿我头颅,换汝富贵!”
众人听罢,皆仰天哭泣,刘毅遂在寺前自缢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