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刘裕:35岁不迷茫 > 第37章 荆州

第37章 荆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于俘虏的起义军,刘裕仍然保留了阶级共情,该欢迎的欢迎,该宽恕的宽恕,经过一番整合,自己的力量又得到了加强。而对己方战死的士兵的丧葬抚恤事宜,刘裕安排出钱出力,不在话下。

这么一搞,卢循部众投降起来更没有了思想负担,他仅带着几千人往番禺逃去。

411年2月,卢循到达番禺,这才发现老家早已被官兵攻占,一番激战后,他只能继续逃亡。

失去了根据地的卢循,已是风中的浮萍、失根的兰花,终于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所杀,传首建康。

至此持续11年5个月的孙恩、卢循起义,最终在晋军的镇压下,宣告失败。卢循曾在战场取得一定战绩后,先后两次接受朝廷册封,所以尽管历史上经常把他俩放在一起讨论,但在我个人看来,孙恩更像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而卢循只是心向招安的投机分子,两人不可同日而语。

战场的胜利,再次带来了新的任命,刘裕这次被提拔为太尉、中书监,有了新的任命,他个人的政治理想得以实施。

东晋自建立以来,纲纪松弛,权贵门阀恃强凌弱,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在刘裕进入权力中心后,定规矩、立法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于违法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官的罢官,于是豪强被规则震慑,令行禁止、政通人和。

除了司法外,刘裕还在人事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东晋的人才选拔,之前主要由各地方州郡推举秀才、孝廉,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门阀关系户,没有真才实学。刘裕上书晋安帝,恢复了策试的老办法,底层寒门终于看到了希望。

412年,刘裕收到了三弟刘道规的一封信。

看到久违的笔迹,刘裕才意识到这些年做官以来,自己对三弟的关心太少了。

道规在信中说,自己病重,想要辞去荆州刺史一职,回老家养病。这几年,兄弟俩或忙于公务,或南征北战,总体上聚少离多,只有书信往来。

“道规并非矫情之人,此番称病请辞,看来病得不轻啊。”刘裕心想,暗暗有种不好的预感,他赶紧派人安排人接道规到建康,并安排名医诊治。

荆州乃上游重镇,桓玄覆灭以后,安排三弟坐镇荆州,刘裕是最放心的,现在荆州刺史空缺,又能派谁去呢?

第二天,朝堂上就为这件事情炸开了锅。

在几次荆扬之争的大背景下,荆州刺史的人员十分敏感:既要有威望能镇得住,又不能太有威望以至于威胁建康。争论良久,都没有定论,这时有人开口了。

“某虽不才,愿镇守荆州。”

所有人都被惊讶了,其中包括刘裕。主动请缨的,正是他的政敌刘毅。

刘裕不解地看了看刘毅的脸,只见他表情果断而坚毅。虽然一时无法理解刘毅为什么愿意离开建康,但让他就此远离权力的中枢,无论如何不是坏事。

“刘将军与微臣在京口共同起兵,有匡扶大晋之功,确实是最好人选。”刘裕借坡下驴推荐道。

事情就这么拍板了!

回到府中,刘裕跟刘穆之分析起这件事来,刘穆之大惊失色:“早先几轮交锋,刘毅都被主公压着,在建康已没有发展空间,他是想以退为进,在荆州另起炉灶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