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访梁宝寺村
约过去了五六日,柴进再度往梁宝寺村来。却是他住到朱藤居之后,还没告诉戏统邻舍搬家的事,因此有些放心不下,索性再来一趟。
去的时候,柴进颇有些心急,一路埋头大步猛跑,让路上的人都为之侧目。等进了梁宝寺村,日头还未上三竿。
来到戏统家门口时,大门果然还是紧锁。
“这么等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这趟差事真是苦死!哪怕再有一些怪事也好,胜过这般无趣。”
柴进踢了大门一脚,一边拭汗,一边自言自语。
“柴官人,戏统还没回来。”
戏统邻居还记得柴进,被他踢门的声音惊动,急忙上前拜见。
“我猜他也没回来,不然就去城里找我了。”
“官人这次来有什么吩咐?”
“我从麒麟酒楼搬到朱藤居了,虽然和酒楼的掌柜说了一声,有人找我就引到朱藤居去,但又怕掌柜的事多忘了,因此特地来知会一声,省的戏统寻我不到。”
“柴官人真是精细人物。”
“我这里有新写下的书信一封,等戏统回来时你给他。如果没人指引,他按着书信也能找到我。”
“恕村人多嘴,官人寻戏统所为何事,说不定小的可以效劳。”邻居接过书信,收好了。
“我受家兄托付,亲自送书信给他。具体是什么事,我也不知道。”
“原来如此。”
“这戏统是什么人,为人如何?”柴进趁机盘问起戏统的底细来。
“人倒是好人,就是有些……,小的笨嘴拙舌,也说不上来什么,就是觉得他有些……有些古怪。”
“哪些地方古怪?”
“古怪地方很多。单说他的相貌,我记得小时候他就是现在的模样,如今我都有三分见老,他却好像还是当初的模样。”
柴进打量那人,见他岁数在三旬之上。
要是三十年来戏统相貌都没什么变化,那的确是有些古怪。
“经常有一些奇装异服的人来找他,看上去都和柴官人相仿,不是寻常人物。那些人说话口音杂的很,天南海北,各种腔调都有。”
“看来他是个爱交友的。还有呢?”
“还有就是经常听到他家有奇奇怪怪的声音。前年有一次闹得实在厉害,我大着胆子去门口听,却被他喝骂了出来。”
“这倒也寻常。”
“他平日孤僻的很,一向不和村里人来往。也就我和他住的近,偶尔能说上两句话。”
“我记得上次来时,听你说他没有家小?”
“柴官人好记性。”
“那还有别的什么同宗兄弟也无?”
“这附近除了他,就没有人姓戏。”
柴进想了想,又问道:“附近可有什么豪杰人物?我在贵县左右也是无事,想前去拜会一二。”
“我们小地方没什么大人物。官人得远一些,往梁山泊去。那里有三伙抗税的渔民住在水泊里,为首的江湖上小有名气。”
抗税的渔民?有点意思。只要是和宋国官府作对,就是柴家天然的盟友了。
柴进寻思道:“要是人多了,也能成些气候。只是人生地不熟,如何好贸然去?”
犹豫了片刻,柴进下定了决心。等回去太白楼问问那楼里众人梁山泊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来时火急火燎,回去的时候就从容了许多。柴进东逛西逛,一直逛到申时才回到朱藤居。
第二日,柴进仍到太白楼邀人吃酒。
酒过三巡,柴进寻个话头问众人:“我听人说,梁山泊里山色水光绝佳,有心想去逛一逛,又听人说那里不甚太平。不知你们诸位有何高见?”
众人七嘴八舌,打开了话盒子。
“梁山泊原本没有人,后来有些逃税的人去了那里,靠打鱼为生。他们到那之后,官府缉捕不便,因此被他们坐大,渐渐聚了二三百人。”
另一个道:“那些人依着籍贯分成三伙,寿张县的一伙,邹县的一伙,还有汶上县的一伙。其中汶上县势力最大,有百十人。其余两伙只有五六十人,都不如他。其余地方的人,零零星星,不成气候。”
这么点人竟然还分了三伙,想来官府也不愿多费力气。
柴进轻轻敲了敲桌子问道:“他们为首的都叫什么,有什么本领?”
“汶上县那伙为首的姓朱,名啸;寿张的是兄弟二人,一个叫张齐,一个叫张全;沂水县的复姓诸葛,名广,自称和三国诸葛孔明是同宗。也没听人说他们有什么过人的本领,想来无非是比寻常人体格强健一些,行事狠辣一些。”
“原本梁山泊那里人还要更多,前不久朝廷大赦,许多人都回乡去了。”
那时宋国哲宗天子久病不愈,朝廷为了给他祈福,特地大赦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