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封神旧事
材料,包括朱砂、雄黄、石墨、云母、水银等等。这些材料还需要精炼后才可以使用。惊喜过后,神灵发现先民的数量太少,智慧也很有限,因此能搜集到的晶慧也很少,根本无法大规模用于战争。”
柴进抬手打断了他:“等等,晶慧怎么还和智慧有关系?”
“顾名思义,晶慧就是智慧的结晶,当然有关系了。”
虽然只是听故事,但柴进还是生出了一股担忧:“那……那晶慧被提取之后会怎么样?”
“自然就没了智慧。人就重归于蒙昧,只剩下野兽的本能。不,连野兽都不如,有如行尸走肉一般,会被别的野兽无情的灭绝掉。”
柴进缓慢的点点头:“我猜也是这样,你接着说。”
“和先民相比,神灵还有一些残存的神力和极为漫长的寿命,于是他想了一个既高明又恶毒的主意。”那人忽然打了一个冷颤。
柴进也觉得一阵寒意上来,不由拉紧了衣服。
那人连着喝了两杯酒,方才说道:“神灵深入到先民之中,推进繁衍,改进体质,增长智慧。他先后教会先民取火、渔猎、织造、耕作、驯养、建筑乃至医药、书写、计算、水利、冶炼、兵法等技艺,帮助建立国家,对付大灾,制定礼仪、律法、财税、教育,以保持长期的安定,让人口持续增加。”
“就像,就像……蓄养牲畜以便剪毛吃肉一样?”柴进试探着问道。
“比起蓄养牲畜,倒更像放养鱼群。他把天下当做一池子水,把先民当做水里的鱼群。他所做的一切,除了不停的投放饲料之外,还会投放凶猛强壮的鱼来挑起战争,来让鱼群保持活力,以便改善先民的体质,可以产出更多的‘晶慧’。他的一些手段丧尽天良,比如让人和野兽交媾,产下后代。有时他也不在意投放一些洪水和火山之类的大灾难,毁掉发展误入歧途而不易产生‘晶慧’的先民。”
柴进不由打了个激灵:“就像给牛羊育种,杀掉染上疫病的牛羊?”
“更像是杀掉没有繁衍价值的种马。然而先民并不知道神灵的真实目的,也不知道他恶毒的手段和造成的灾难,因此对他非常崇拜,将鸿钧的称号献给他。“鸿”就是大,“钧”是敬辞,用于对尊长,这是当时先民能想到最尊贵的名号。”
“鸿钧的身体和凡人并不一样,有许多怪异之处。随着先民的开化,许多人渐渐对鸿钧产生了好奇。好奇往往带来疑惑,而疑惑又常常伴随着恐惧。于是鸿钧不再轻易露面,万不得已时,也会藏身在各式各样的傀儡里面。慢慢的,鸿钧的事迹渐渐变成了伏羲、燧人、螺祖、神农、有巢、大禹之类的传说。”
“如此过了许多许多年,到了商朝的时候,鸿钧从暗处现身出来,用炼丹得长生诱惑帝辛,也就是纣王。纣王上了他的当,派人四下搜集丹料,同时修建鹿台,准备用来大规模的增加世人的智慧,以便为不久之后的收割做准备。为了确保成功,鸿钧找来当时世间最有智慧的人,将自己的本领倾囊传授,让纣王任命他为监修,督造整个工程。”
“随着工程的顺利推进,鸿钧越来越兴奋:他期望成功已经太久了。他是如此的兴奋,以致于不小心被那个监修知道,被提取晶慧之后的凡人,将会失去灵智,复归于蒙昧。”
“对鸿钧来说,是他加速了先民的智慧成长,他自然有权收回晶慧。可是对于人类来说,由蒙昧进入开化可以,由开化复归于蒙昧绝对不行!”
“于是那个监修带着自己偷偷制造出来的神器打神鞭,逃到了西方一个诸侯国,名叫周国……”
柴进又一次忍不住发问道:“等等,故事中的这个监修该不会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人称太公望?”
“柴官人能坚持听这么久,实属难得,是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中的第二有耐心的。”
面具人举起大拇指。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银杯,倒了一杯酒,润一润因为说话而干燥的喉舌。
“也是巧了!我家里有一本族谱,上面记载着:我们柴氏起源自姜子牙第二十六世孙高柴,以他的名字为氏,到我这已传了七十四世。虽说是半信半疑,但有一阵子我对姜子牙的兴趣不小,翻了许多古籍,着实知道一些他的事迹。”
“看来你确实读了很多书。”
“后面如何?”柴进脸上闪起一丝奇怪的笑意,伸手拿起酒葫芦把面具人刚拿出来的银杯倒满。
“后面的事,有一些依着柴官人的学识应该能猜出来。姜子牙纠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把鸿钧传给自己的本领传给他们,发誓要打败鸿钧。这群人自称为封神。”
柴进眼睛一亮:“封神?这个词很贴切。”
“姜子牙在封神众人的扶助下,带领周国以及四方各路诸侯,灭了商国,将已经搜集的朱砂、水银诸物全部销毁,并用打神鞭重创了鸿钧。”
“鸿钧逃到了东海边,他曾在那里修建了五个浮岛,以防万一。那些浮岛在海上漂泊不定,靠着人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