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特立独行六不准
六不准,小名“小六”说话做事常常没准,人送外号“六不准”。
开始人们只是避开他喊,待他知道以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的说法是“人不得外号不富”反而乐呵呵地向人介绍自己“我是六不准”慢慢的这个外号就叫响了。以至于后来人们都忘了他的真名。
六不准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脑筋活络,肯吃苦,舍得出脸面,在八九十年代曾经风光了一阵子。
他子承父业,从小学木匠,对木头情有独钟,不知怎么就做上了木材生意。八十年代,农村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对做生意还是懵懂的。他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去信用社贷款干起了木材生意。
他的广告形式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印了好多名片宣传单,去各个街道去张贴,发放,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客户。
公交车更是成了他重要的广告场所,他觉得生意人都是要常出门的,那时他出门就带上几盒烟两把糖,到了车上发给开车师傅几根烟得到同意就站在车厢前面面向乘客开始了他的广告宣传:“大家好,我是某某地的六不准,干木材生意的,我的生意适合某某地方。大家有需求联系我,”然后是派发名片,赶上不想收的。发两根烟两块糖也就解决了。
当时他几乎是压上了家底安了一部电话,雇了接线员,每天靠着电话和自己东奔西走慢慢发展起来。逐步打开局面,没过几年就小有名气了。
因为家里还有三个弱小的孩子需要照顾,老伴儿不能跟他一起辗转各地做生意,他开始雇人打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膨胀了,花钱开始大手大脚,给家里人也不再抠抠索索。再加上雇的人见他虽然外表精明账目并不清楚,很有漏洞可钻。还有一些欠账问题得不到解决,于是慢慢地几年后生意走下坡路了,到最后收尾不干的时候已经资不抵债了。
把家里和公司都抵上还差几万块还不起信用社……
六不准这下不敢折腾了。在家老老实实种地还债。过了几年农村人做生意的也多了起来,周边的人好多做生意发财了,六不准的心又活络了。他不甘心就这么一辈子种地。他还想出去闯一闯。
于是他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又跟亲戚借了点凑了五百元本钱,怀揣着梦想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他舍不得花他带的一点本钱。从家带来的一个大南瓜和一包馒头解决了他半月的伙食,租住的是一月两元的柴房,每天跑生意跑到走不动为止。就这样辛苦了半个月终于有了眉目,他用他的经验和知识与人合伙做起了木材生意,做的也是风生水起。
赚了一些钱以后他发现了旱冰场的商机,承包了一个公园的旱冰场。这时他的孩子们也都长大了,中学毕业来到了身边。替他管理旱冰场。
九十年代的旱冰场利润可观,为他的家人们赚到了第一桶金,得以实现了全家在城市落脚的愿望。
几年以后旱冰鞋几乎人手一双了。旱冰场气数已尽,而木材生意因为房产行情大环境的影响却蒸蒸日上。
他把生意分成四份,儿女和自己各占一份各自经营。家稳定了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事业,他又开始飘了,觉得自己是个成功人士了,该放飞自我了。像个花孔雀一样四处招蜂引蝶。
因为他喜欢跳舞,每天有空就混迹于各个便宜舞厅,结交一些有意向的舞友发展成情人。开始是遮遮掩掩,待到家人有所察觉他觉得瞒不住了干脆大鸣大放,把人带到家里来。
为此老伴儿孩子都和他离心离德,在孩子们心里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但他一意孤行,甚至为了方便勾引到喜欢的女人开起了露天舞厅。
也许是相同想法的人磁场相同,他的身边从不缺飞蛾扑火的女人,带在身边的还经常更新。
五六十岁的人每晚活跃在舞厅里,穿梭在美女中间让他感到很满足,他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才是他这些年奋斗的意义。
他的所作所为让亲友们也很失望。在经过多次劝解无果后也都不再开口,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奈地选择了视而不见。
除了这个令人痛恨的毛病他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非常热心的人,无论亲戚朋友谁遇到问题都会主动帮忙。出钱出力,尽心尽力。
他们村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生病了,从小收养的养子找着各种借口不给老人看病。他看不下去,一面骂人一面背起老人送到医院治疗,全场陪护交钱拿药。
对于自己的亲人更是热心肠,尽孝时也绝不含糊。
但他的特立独行常常让人受不了,比如他妈妈去世,他就弄了自己的舞蹈队在灵棚前跳舞。他的说法是妈妈已经快九十岁了,死了属于老丧,得热闹热闹。气的他侄子当场拿着棍子把他赶出村去。
他还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抓住商机。认准的路,碰的头破血流也得走下去。
因为在舞厅经常更换舞曲,需要购买大量的光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别人刻录光盘,软磨硬泡让人教会了儿女方法。儿女们都学会了,他一个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