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悖论与计谋 > 四大阳谋之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四大阳谋之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先还在我面前嘚瑟,跟我玩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套?

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曹操心里会服吗?肯定不会!老子好不容易逮到个小皇帝,结果你袁大哥却告诉我小皇帝在你那里不好使,这不是欺负人吗?但在绝对实力面前,欺负人就欺负人,没有理由可讲。

曹操感觉自己现在还不能得罪袁大哥,然后赶紧认怂,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三公中最低一级的司空,行车骑将军。这样一来,总算避免了曹操和袁绍这对绝代双骄之间直接翻脸了。

随后,曹操又把持了尚书台,把汉献帝从长安带回来的原尚书班子中所有不是自己人的全部被干掉了。荀彧当上了尚书令,名正言顺地主持一切政务工作。荀彧的侄子荀攸也入了尚书,颖川名士钟繇成为了侍中尚书仆射。尚书台被颍川人彻底承包。

诛羽林郎候折、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

公司全面升级后,便开始招商引资了,引啥资源?自然是人才资源,一直在人才方面捉襟见肘的曹老板,慢慢要开始打最富裕的仗了,荀攸、钟繇、郭嘉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投靠曹操的。要知道,他们中间很多人之前还在别处混日子过呢,比如荀攸、杜袭、赵俨等都在刘表那当客座教授。

到了此时此刻,大家或许能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曹操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了,那就是一些原本处于游离和观望状态的士族人员突然发现了方向,纷纷来投。没有这些人才的投靠,曹操大概率是打不赢三年后那场旷世之战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逻辑分析

“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阳谋,它有肉眼可见的好处,也有后患无穷的坏处。比如曹操因它而吸引了大量人力资源,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但曹操也因它而背上了千古骂名,很多人说他是窃国之贼,是不忠之臣。

上述的正反双方其实都没有错,道德主义和实用主义很多时候就是矛盾的。

站在当时的客观环境来说,其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对于汉献帝来说,这么多年来,他那个皇帝之实其实早已经丢掉了,就连皇帝之名也是十分虚幻的了,有时候甚至连吃的、喝的都无法保证了,到了曹操这里当傀儡,至少在物质上和安全上有了起码的保证,甚至在名义、尊严上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而且曹操的儿子曹丕还给他做了最妥善的安置。

其次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他在乱世迅速崛起的政治资本。以前他可以慢慢打下块很大的地盘,但更多时候是没人承认他的政治地位的,有了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后,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对于很多诸侯和军阀来说,站在你曹操的对立面和站在汉献帝的对立面是两回事,选择跟随你曹操和名义上选择跟随汉献帝,也是两回事。以前很多人都可以在政治上怼一下曹操,说他以武乱国,说他有不臣之心,这都没错。但是把汉献帝拽在手里,情况便反转了,曹操可以任意在政治上打压其他人了。

最后对于荀彧这样的治国大才来讲,他们终于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了。有人会很诧异,不是一直说荀彧是忠于汉室的士族大咖吗?他为什么要和曹操架空颠沛流离的汉献帝?其实忠臣不是傻子,把汉献帝软禁控制在这个时代并非是不忠的体现。权力这玩意只有掌握在靠谱的人手里,才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最靠谱的忠诚。当时,汉献帝的权威和尊严尽失,他根本就不再可能重塑皇权的威严了。唯有曹操这样的枭雄和自己的辅佐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汉室国祚的生存,唯有活下去才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那么,看上去如此美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难道真的这么好使吗?大汉朝廷不相当于一个空壳公司了吗?它的品牌效应还能有这么大吗?这些其实才是真正的好问题,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袁绍、刘表、孙权等诸侯就压根没有用,人家还可以反过来讥讽你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你曹操是大不敬,居然挟持了皇上,人人得而诛之。

所以,这就牵涉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应用范围问题,也就是它对什么人才起作用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举个例子吧,规矩对于什么样的人才有用?是不是愿意守规矩的人?是不是不敢不守规矩的人?是不是不想守规矩但又没有实力反抗的人?是不是那些不老实但又想寻求规矩的保护的人?简而言之,规矩其实对于那些有实力且早已想破坏它的人是没有半点作用的。

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令谁呢?袁绍、刘备等天下枭雄谁买你的账呢?老子拼死拼活在乱世拼命拼出来的一点家业,结果你打着皇帝名义要我们充公,我们就充公?开玩笑吧!

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挟天子以令不臣”在表面逻辑上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人家都成诸侯了,都想不臣了,你令个毛线?没人会鸟你的。汉献帝的号令能起到真正作用的群体其实是非顶级的士族集团。这个其实很好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