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宋代书法、书论
一、宋代书法。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予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对此漠然对待。
①宋代法帖: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板上并拓印成可供入学习的墨本。
②宋代的金石学:宋代金石学已经相当兴盛,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的《隶释》、《隶续》都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金石著作。
③宋代的碑刻:宋代的碑刻与墓志很多,散存与各地,在形制上沿袭唐代。
1.李建中。
李建中草、隶、篆都擅长,尤精于楷、行、草。主要得力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代表作有《土母贴》、《同年贴》、《贵宅贴》等。
2.宋四家。
(1).苏轼,“宋四家”之首,是宋“尚意”书风的倡导者。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着。早期代表作品《治平帖》,中年时期代表作品《黄州寒食帖》,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2).黄庭坚,工诗词,精鉴赏,通禅字,尤善行草。黄庭坚的行书得益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效仿颜真卿、杨凝式,又将《瘗鹤铭》内紧致、外伸展的结构特点加以有意夸张,形成中宫紧敛、四周伸展的“辐射式书体”。
(3).米芾,在“宋四家”中虽同为“尚意”一派,但更多的属于“尚法”派,恪守晋法。“宋四家”中米芾行书成就最高。行书以《蜀素帖》、《苕溪诗卷》最为流传,还有《珊瑚贴》、《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等。草书有《论书贴》、《元日贴》等。
米芾之子米友仁,人称“小米”,与父亲一样精通于书画,精于鉴赏,其书继承其父风,代表作《吴郡重修大成殿记》、《北门贴》、《文字贴》等。
(4).蔡襄,“宋四家”中年最长而居末,传世书迹很多,楷书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行书有《澄心堂贴》、《自书试卷》等。
3.赵佶,政治昏庸,艺术才能,擅长书画鉴赏。创立“瘦金书”,又称瘦金体。赵佶第九子宋高宗赵构也擅长书画。
二、宋代书论。
1.概述:宋代书风普遍崇尚意趣,追求笔墨之外的个人意蕴和趣味,名家阐述个人对书法的见解,对鉴赏、玩阅及考据方面的心得。如苏轼的《东坡题跋》、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等。
2.陈思的《书小吏》,共十卷,收集自太古时期至五代时期的书法家,是我国书法史第一部通史,有开创之功。(画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部绘画史通史)
3.董史的《书录》,专门记录宋代书法家。书法理论方面,北宋朱长文的《墨池篇》、南宋的陈思《书苑菁化》等从整体上把握书法艺术而建立了体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