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楠竹改造
山里人,唯一的致富出路就是利用山里自然资源进行改造,提高繁殖生长率,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柳溢雅生在这山里,长在这山里,嫁在这山里。虽然中途在外发展成村里出彩人。但有着建设好家乡情怀,又返村当村长。
对山里的人心所向,都知根知底。自己担任村长就是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幸福的棉花村。
随着林竹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材料数量也要求越来越多,价格也在逐年提高,而且增长势头强劲。
在柳溢雅心里。发展楠竹比树木收益快时间长。目前工作重点要加强对全村低产楠竹基地的进行改造。
在全村集体与私人承包的荒地,今年全面实行栽竹治荒工作。
在柳溢雅村长的亲自率领下,全村村民奔赴荒山挖坑栽竹。
荒山上。一个个飞舞锄头、一个个扛着竹苗组成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绘就了一幅棉花村人栽竹的美好画卷!
栽竹的人群中,家家户户两夫妻在忙碌着,每一个竹坑都挖的一丝不苟,每一根竹杆都栽的认真竖直。
竹坑大小符合规格,挖、埋、提、踩程序一个不少,做到成活率百分之百。
夫妻搭档,配合默契,共同挖竹坑,老婆扶竹杆、对齐,老公封土培实,认真按照每道工序,全力栽植每棵竹苗。
这一根根的竹苗却让村民们看到了棉花村的希望,看到了棉花村年后一片竹海的未来!
迎着细细阴雨。柳溢雅来到本村六组张教斌的栽竹现场山里。
只见80岁的张教斌老人,身体硬朗,目光炯炯,人也很热情、健谈。
他慢条斯理地跟柳溢雅聊起捐赠竹苗给村里的缘由。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上了棉花村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想带领乡亲们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后来国家号召全国农村植树造林,他年年带领村民搞植树造林。
村里没有资金买树苗,他就带领村民到自己村山里有杉树密集的地方,一麻袋一麻袋地扫“杉树果”。
回到家里种到挖好的旱地里,杉树苗长出来后,到了春天就发动社员在村里东西山上造林。
几年下来全村植树造林覆盖整个村的山场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从前光秃秃的棉花村,变成了枝叶茂盛的植树造林村。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但他没有安享晚年,年年帮助村里造林护树。
改革开放后,他在自家园田地里栽种竹苗。房前屋后的园田地栽了大片竹竿树苗。
当他获悉村里将采取大力栽竹治理荒山策略时,知道村里需要楠竹苗,他马上就产生了捐赠竹苗的想法。
赶紧打电话联系柳溢雅村长。他将自己种的竹苗全部无偿捐赠给村里。
而且,他没有要任何荣誉。只要求柳村长带领村民把村里早日建成一片竹海,在余生中能看到柳溢雅再建一个竹子加工厂。
柳溢雅就竹苗的事和他算了笔账,如果竹苗不是捐给村里,按市场价格算,这些竹苗价值几万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柳溢雅村长心里想:“他的儿女们没有意见吗?”
他说:“他是党员,子女们也有好几个是党员,只要他们能让我和老伴吃饱肚子就行了。
钱对他来说不重要,这把年纪了,能够再为村里出点力,就是乐事。
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村里需要就贡献,尽点自己所能多好啊!”
“是啊!老书记是柳溢学习的榜样。村民要想长久富,就得多栽竹。”柳溢雅对张教斌说道。
“大地换上绿颜,农民土地增产。村民得感谢实干的柳村长啊!”张教斌笑着回道柳村长。
现在,走进棉花村,就会听到村喇叭里传来柳溢雅村长的反复播放的楠竹低改的宣传:
“村民们注意:
今年楠竹低改任务与要求。
村里的集体竹山和私人承包的竹山全部进行低改措施。
清山除杂。
砍除竹林里灌木,灌丛,杂草。
挖除老竹篼,老竹鞭。
清除土中石块,填穴整平。
不伤活鞭、活芽。
将雪压竹,风倒竹,边枯竹及病虫竹全部清除。
深挖垦复。
清理林地后,进行一次全面垦复,垦深度25厘米左右,时间10月份左右进行。
沿山顶脚保留5米不全垦,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施肥。
利用垦复工艺。对竹山进行合理施肥,最低施肥量应为氮磷钾(2:1:1)。
也不用稀释的人粪尿或氨索液体化肥分多次浇在竹珠附近。
促进根系发展和发笋,发鞭。
秋季结合除草松土,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