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过河架桥
棉花村坐落在蓼河棉花支流山脚下,全村共六个小组。全村村民分散住居在棉花河岸两边。
一组和二组及三组在东边,四组和五组及六组在西边。按地理位置二组和五组是村里中心位置。
村里自古以来在二组和五组河上。唯一有一座能过小轿车和三轮车及摩托车的麻石石拱桥。
因五十年代一次大洪水把左边桥墩洗空,被村民用石头填着维修好一直用着。
到了八十年代,又一次特大洪水把右边桥墩洗空,桥面有裂痕出现。
虽然被村民用石头加固维修,但被专家判定为危桥,摩托车和人可以过往,但货车不能通行。
平时,每当有拉货的货车开到桥头,司机看到载重告示就会掉头,都不敢从桥上开过。
宁愿绕道走半个小时远路,也不敢冒险一分钟过桥,怕把桥压垮,发生事故。
改革开放时,有村民自发的发起捐款修桥的倡议,在一年时间里集资款只收到两万元修桥资金,村里又拿不出钱来。
二五组大桥就一直搁置着,村官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没有哪个能重新建起来。
这桥不能过货车,不仅全村人怨声载道,就是外界的商贩都不愿意来棉花村收购农副产品,就因交通不方便。
村民都在传,要建好二五大桥,就看新任的柳溢雅这个长官,别无指望了。
面对新建一座跨度三十多米钢筋混凝土大桥,几万元只是杯水车薪,谁也不愿做接盘侠。
柳溢雅当上了棉花村的村官,上台一把火就是在村里风槽凹“石姑娘”身上绑上了一条“玉腰带”(即修出水泥硬化马路)。
柳溢雅村长第一把火,把村民照得心里亮堂堂,坐实了村民选她是正确。
同时,村民也夸赞她是棉花村自古以来的实干好村长,全村人敬佩。
村官不但要组织群众生产,还要承担起规划村里的发展,引导村民创业,改善村容村貌等重任。
柳溢雅也清楚父老乡亲迫切的三大心愿是。修通风槽凹马路,架起二五组大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集体化时期,一天正下着大暴雨,三组赵大爷老伴在为了集体秧田不被鸭子糟蹋,过河去秧田赶鸭子时。
在返回途中,谁知雨越下越大。
当赵大爷老婆走到河中央时,上游已经发大水了,一波洪峰冲来,洪水把赵大爷的老伴冲走了。
队上男劳力沿着河流一边喊一边找,最后在一队河坝上找到她。
赵大爷和柳队长把她抬上岸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看来柳溢雅村长第二把火是,千方百计动员群众,想法没法搞钱,建好二五大桥。
棉花二五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上的麻石板还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
柳溢雅弯下腰看着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
这时,柳溢雅看着脚下桥,心里想着,自己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
然而,自从她当上棉花村村长,心里却总是时时惦记着村里的这座危桥。
多少个不眠之夜,想着建桥钱哪里来?多少次的跑到相关部门要钱,空手而回。
求人不如求己,没钱桥要建,谁叫她是棉花村一村之长。
于是,柳溢雅要《雅安建筑》资助五万元,《雅婧服装》资助五万元,《雅轩酒店》资助五万元。
有十五元启动资金,先请“路桥公司”动工修建。
桥建好后,补助资金在村民中自愿捐款,还不够的由她这村官垫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棉花二五大桥在柳溢雅执着下,在“路桥公司”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经过三个月日夜施工,提前完成。
大娇建成剪彩那天,村民都来了,好一派热闹场景。
从人群中走出一位九十多岁老奶奶拉着柳溢雅的手说道:“棉花村的人托你的福,大桥终于修好了。”
“老奶奶祝您福禄高寿,看着棉花村越来越好。”柳溢雅紧紧握住她的手回道。
看着新建的棉花二五桥,柳溢雅兴奋地对村民说道:“这桥,隔断了苦涩,连起了甜美。
这桥,送走了贫困,迎来了富裕。
这桥,送出了家乡的乌金滚滚,迎来了各地的财富滔滔。
这桥,以自身的风采装点着家乡,亮丽着家乡。”
棉花村父老乡亲在柳溢雅村长的带领下,会渐渐改变。
春天破土的芽,势必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茁壮成长。
柳溢雅在经受着锤炼。
当女儿秋娜在电话里问继母在老家当村长的感觉怎么样?
柳溢雅只讲了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