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国号与国之名称
夏,该打入蛮夷。
韩愈著《原道》,论佛道儒三家宗义,抬出孔子证明儒的重要性。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诸侯本就是诸夏之侯,但孔子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华夏联盟的人就默认他们是中国人。而是要看他们使用什么礼节。
采用夷狄之礼的诸侯,就把他们当夷狄。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才承认他们是中国人。
后面还强调了孔子在《论语》里说的一句话。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这里的亡不是灭亡的意思,而是“无”的意思。大意是夷狄有君主,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后世对孔子的话也有“责君”“责臣”“责夏”“尊夏”等不同理解。另一种说法就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诸夏忙着争权夺利,还不如夷狄有君。
历史上的华夷之辩多与王朝兴衰有关,强则天下大同,有教无类,接受华夏文化的夷狄可以入华,弱则非我族类不可不防,元、清为了证明自己的法统还篡改了孔子的话。
元儒许衡提出“入夷则夷,入夏则夏”,四库全书更改了皇侃的《论语义疏》,韩愈的话也被雍正改为【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说到底,大家只是借用孔子的话输出自己的观点。至于孔子本人怎么想的,没人在乎,也没法证明。
——
网上一些物种多样性发言(仔细甄别)
有人迎合西方思想,试图用考古断代否定夏商。当然,最新考古已经打脸。
有人提出华夷之辩,试图把元、清踢出中国历史。还有人提出如果如果元、清可以入华,那小日子也可以。
不管这些人是拿钱说话,还是标新立异博人眼球,重点不在于他们引用了多少圣人的话,也不在于他们用了什么诡辩逻辑,关键在于他们的目的。
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试图分裂国土,还有为侵略者洗白的,我不认为他们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