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重生八零:我靠玩具传播华夏文明 > 34一些零碎玩意

34一些零碎玩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讲完冕冠、十二章纹两个大头,剩下的就是衮服上的配件了。

“蔽膝我们之前说过,源于古人最早的遮羞物,因为盖过膝盖,称为蔽膝。颜色一般与纁裳相配,有些皇帝将下裳改成黄色,蔽膝跟着变成了黄色。

“蔽膝一般为斧形,但也有人说蔽膝有固定的规格:上宽一尺,下宽两尺,长三尺。

“用奇数一代表天,偶数二代表地,天地人构成三才。不过我倒觉得,用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更有趣。”

“陆老师,为什么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啊?”

“所有创世神话起初都是混沌一片,此为一,之后要么先诞生大地母神,生出其他神明,要么直接创造两位象征阴阳的创世神,我们的盘古则是一斧子劈开了天地。天地分离,便留出了万物生长的空间。

“如果套用天地人的说法,也可以理解成天地间诞生了人,你看人不就是两笔写成的嘛,虽然说人创造了整个世界有点夸张,但人类社会确实是人类一点点创造出来的。”

说完蔽膝说腰带。

“腰带你们都知道用来干什么的。但古人一般用两条带子,一条布做的大带,用来束衣,垂下来的部分叫【绅】,绅士的绅,所以也叫绅带,一条用皮做的革带,用来佩戴各种物件。”

陆小五问熊孩子,他们爸爸是不是会把钥匙挂在腰上。

“古人的革带相当于今人的皮带。

“早期用带子打结,春秋时期开始流行各种款式的带钩,青铜器展那边就有不少带钩,你们可以好好欣赏下古人的手艺,后来有贵族在革带上装上铜环或玉环,那样就不用把带钩的钩首嵌入革带缩短革带寿命,到了隋唐,革带已经升级成【蹀躞dié xiè带】了。”

为了方便理解,陆小五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

一根皮带,上面戳几个洞。用丝带穿过两个孔,打结。这是最古老的做法。

然后是代替丝带的带钩。大部分带钩都形似勺子,也有说琵琶,考虑到古人崇拜星辰,参考北斗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带钩有两个钩头,一个嵌入革带固定位置不动,另一个勾住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固定不动的那个钩头比较大,被称为【钩钮】,钩钮背面则是被称为【钩体】的部分,也是古代工匠展现自己精湛技艺的主场,很多带钩会被做成动物形状,非常可爱。

用来穿孔的那个钩头较小,被称为【钩首】,把钩首和钩体连起来的部分又细又弯,叫【钩颈】。

如果使用的革带很宽,可以并排使用多个带钩,那样可以将革带束得更牢,悬挂沉重的武器也不用担心。

“除了固定腰带,带钩还有一种用法,钩颈下垂,就可以在钩首处悬挂玉饰、小镜子之类的东西。”

唐代的蹀躞dié xiè带已经有了后世皮带的样子。

【带扣】相当于老式皮带的龙头,有一个环,一个针。

【䤩chá尾】就是尾部的装饰,䤩尾向下,取谦恭顺从之意。

革带本身叫【鞓】tīng。

重点是带上的【銙】kuǎ(也叫带銙),用来挂小物件的那些装饰片。

唐代的规定是,三品以上官员可以用金、玉,四五品用金,六七品用银,八九品用黄铜,老百姓只能用铜铁了。(新唐书是金、犀、银,后来改成三品以上才能用玉,后面同上)

唐朝的蹀躞带在带銙上留有小孔,那是用来悬挂蹀躞的,所以叫蹀躞带。

蹀躞是一根根小的带子,用来捆绑东西。

显然,用带钩挂东西还是不保险,用带子绑紧才是硬道理。

关于带钩的起源学者还不肯定,有人觉得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期从胡人那边学的,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带钩和游牧民族的不是一个体系。

但蹀躞带应该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武官佩戴的“蹀躞七事”包括:佩刀、刀子、砺石、契苾bì真、哕yuě厥、针筒、火石袋。

大部分都是野外生存必需品,契苾真、哕厥来自突厥语,具体是什么还没人破译,可能是工具,也可能是护身符之类的东西,用来满足“七”这个数字。

等唐朝稳定下来,官员基本不用打仗了,蹀躞带就用来挂挂手巾、香囊之类的东西了。就算什么都不挂,垂几根带子也是一种装饰。

蹀躞的数量和带銙一致,带銙材质按品级来,带銙的数量也要按品级来,早期唐朝最高13环,后来改成了9环。

有趣的是,隋文帝杨坚称帝前有人送他13环的金腰带表示衷心,隋炀帝墓里的蹀躞带只剩下13块玉环,考古学家据此断定这个墓属于帝王。

倒不是陆小五迷信,但十二章纹和十二冕旒都不敢超越天之大数,腰带上搞13个环是不是有点作死?唐代将13环改成9环会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