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91章 沈友铭

第91章 沈友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沈友铭(1899一1981),字佩西,湖北巴东人,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教授。

沈友铭自幼聪颖好学,先后在巴东、宜昌、武汉、长沙等地求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北洋工学院,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先在交通部门工作,后献身教育事业。

在大学求学期间,沈友铭因深感家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产滞留、经济落后的困惑和苦恼,立志学成后回湖北改变交通落后面貌。民国十九年(1930),他回湖北,先后任省道路工程处工程师,第五工程处主任工程师,湘黔铁路湖北段第9总段工程师,湖北水利工程处、汉宜公路工程处、老百公路工程处主任工程师,省建设厅路政科科长,省交通事业管理处副处长兼清江桥工程事务所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

沈友铭在湖北工作期间,主持勘测和修建了巴石(巴东到咸丰石门)路的巴施段、沙东路及改建了汉宜等公路、清江大桥等工程。民国二十三年,他奉命组建第五工程处,在恩施修建巴石路巴施段和清江第一桥的工程中,充分展现了他精湛的工程技术和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当年下半年,他带着两个测量队,勘测巴施路段,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不畏沟壑艰险,不惧烈日严寒,仅在选测巴东城到马鹿池这段路线,就七上七下,经反复勘测、比较,五易其设计方案,最后决定用多次往返、迂回12公里的设计方案,克服了800米落差筑路的难题。在勘测建始石条河、三礅岩,恩施杨家河、加档湾等险段路线时,沟河峻岭、悬崖深涧,无不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常说:“工程技术人员不实地查看,不能定点;不亲自勘测,不能树标。”民国二十四年正式动工前,他再一次率领工程人员拿着图纸,扛着仪器,逐段实地校对、核实,遇有不合理的地方,立即修正设计,以保证质量、减少工时、节约费用为目的。在具体施工中,他又不辞劳苦,沿途督导。一年之中,他在这段路上往返了多次。有人说他是“走破了铁鞋,踏平了高山”。通过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道路205公里、土石 340万立方、半永久性桥梁61座(总长903米)、涵洞500余道、渡口1处的工程量,耗资只126.9万元(法币),比概算的250万元(法币)节约了49.24%。民国三十年九月,他又主持修建清江桥。大桥选址由初议的城东北角的捡儿湾上5孔石拱桥改为现北门外的6孔石礅台下承式木桁构桥(1969年因老桥面被洪水冲走了,重建时改为现在的3孔),从勘测、备料仅一个月就开工,抢在枯水季节(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采取先建边台、后建墩基的方案,实行24小时日夜不停地施工。他把挖基、清淤、围堰、排水、装模、填仓等等工序设计管理系于一身,身先士卒,亲自督导,终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底使清江大桥竣工。因其突出的贡献,湖北省政府授予他金质奖章。

民国三十二年,沈友铭赴美国考察公路工程,回国后转入教学工作,先后在哈尔滨工学院、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学院等处任教,终其一生。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作风。其学而求精、诲人不倦的精神,受到同行和各界的称赞。作为著名的土木工程教授,他为国家培育了不少工程建设技术人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