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30章 汪古珊

第30章 汪古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汪古珊(1840一1917),字昌美,号改勉,湖北恩施人,清朝监生,清末施南府一大名医。

汪古珊自幼聪敏,以儒学入门,文墨过人。他从小胸怀大志,决意从医以济世救人。因家境清贫,青年曾从军,未遂其志,便立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学救人之术以济世,专心钻研医学,经遇难释之处,即访名师指教。经数年,凡阴阳五行、仲景学说,无不一-了然。他还广泛采集民间验方,临床施法,观其疗效。

汪古珊治病救人,医德高尚。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外患未弭,内患未消,莠民愈骄,良民愈愤”的清朝末期。他立志行医,是为济世救人。他常年都在恩施、宣恩、鹤峰、建始、巴东、湖北中部以及重庆东部等地行医,偶回家乡,眼看家乡民众的常见疾病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不忍庸医只顾骗钱误诊害人,便将临诊之见著录成册,刻印后免费散发家乡各地。

汪古珊医术精湛,治病救人妙手回春。时施南知府施纪云的内人患病,多方求治无效,日趋垂危,即出榜寻医。若干大夫见榜生畏,汪却揭榜,入府诊治,处汤药一剂,药不过三味。汪怕知府嫌药价低而不肯服,便嘱咐药房以十倍之价而取之。病人连服数剂,久治无效的沉疴顿减。知府甚喜,欲续请汪再诊。汪知其药已见效,故推之。改日府役又来请,汪仍以事推之。知府遂命抬大轿去接,自己尾随于后。众人见知府大人的轿子抬的是汪古珊,无不惊异,当即轰动全城。不多日,知府夫人病愈,知府赠汪“功同良相”匾额,封他为六县一府医官。从此,汪古珊名声大振,府、县、州、厅文武官员、城乡百姓前来求汪治病的络绎不绝,其名声传遍湘鄂川黔边区。

汪古珊晚年在家行医,有患者高某身患重病,先求治于别医未见好转,后求治于他,他处汤药一剂,药下腹中,即有愈感。同乡一妇,枯瘦如柴,求他医治,他即处汤药一剂,遂愈。县衙文府(管理文牍事务的行政机构)某官之子,久病求医无效,后求治于汪,汪说是因思某物而伤脾气,若得其物,稍加调治,就可治好。该官人诚服汪所言,调治不多日,果然痊愈。

汪古珊对庸医“不求先圣之精旨,学术不精,贻误生命”的做法不齿于口。为正医道之门,他于50岁左右退隐深山,蛰居宣恩中间河,集三十年临诊之见,汇数十家医学之长,编辑成一部近50万字的不朽医著-《医学萃精》。此书由姚晓亭(清朝贡生)鉴定,王晓云(清朝贡生)校阅,施南知府翰林院编修施纪云、恩施县正堂黄世崇作序,广得155人之捐助,从四川请来雕匠8人,制版1383块,于1896年刊行于世。全书16卷,由12本装订,印制193套传世。

光绪三十年(1904)春,湖北护理施鹤兵奉令权守施南,阅读《医学萃精》,识汪古珊造诣极深,即在恩施设立“施南府医学研究所”,聘汪任主讲。汪虽年逾花甲,欣然应往。

汪古珊治学严谨,主张由浅及深,从源到流,返博为约,择善而从,处方用药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验之以临床,其弟子遍及鄂西毗邻各地。他在学术上的突出成果,以《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准,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宗旨,特别推崇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学说,辨证处方,以六经为纲,用药多偏于扶阳。他对阴阳学说有很深的探究,提出过很多独到见解,为清末恩施一带不可多得的名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