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1章 前言

第1章 前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在国家遭受外侮之时,却常能同仇敌忾,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抗倭英雄田九霄、田世爵,抗英英雄陈连升等彪炳史册的英雄事迹,不仅体现了恩施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血性,而且也弘扬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爱国传统。

在反对封建帝制、争取国家民主自由的斗争中,恩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慷慨赴义的仁人志士。武昌首义中,恩施地区在武汉的军人和学生朱和中、邓玉麟、吕大森、冯遇伯、高尚志、甘绩熙、牟鸿勋、范腾霄、张鹏程等,是辛亥革命的骨干分子,也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

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上,恩施州各族人民自发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建立苏维埃政府,经历了大革命的风暴、土地革命的辉煌,直到恩施全境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为共和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黄大鹏、廖景坤、张昌岐、黄兴武、聂维祯、徐锡如、朱光钦等,是我州早期杰出的革命代表和英烈。

在历时8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中,恩施地区在贺龙、关向应等人的领导下,先后创建了湘鄂边(西)、巴归兴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全区有近20万人直接投入斗争,2万余人加入红军,12000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仅拥有6万人的鹤峰县就有25000多人参加武装斗争,3000多人流血牺牲。其中,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烈士是红军的优秀指挥员,他们的热血洒在恩施这块革命热土上。陈连振、陈海波、周念民、庹万鹏、“革命妈妈”谭良玉等则是恩施州涌现出的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中的杰出代表。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恩施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的抗日救亡斗争的中心。为领导抗日救亡斗争,党先后派雍文涛、何彬(何功伟)等10余名领导干部来恩施,创建从特组、支部到地委、省委各级党组织,在国民党“防共”、“限共”终致“反共”的恶劣环境中,舍生忘死地开展革命活动。何功伟、刘惠馨被国民党杀害于恩施城郊方家坝。

在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中,恩施各族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入到全民抗战的民族救亡运动中。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抵御外侮的重任。作为中国西南抗日重地,恩施还汇集、容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亡青年和民众。

战火的洗礼,使恩施留存了陈公馆、空军三烈士碑、美国空军招待所等一大批抗战遗址和遗迹,涌现了“湖北三怪”、“于麻子”等许多深受人民喜爱的进步爱国官员,驻留了叶挺、周苍柏、陈友松、李范一、李四光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爱国人士和专家学者,成就了陈诚、孙连仲等“鄂西保卫战”的历史功勋。在此期间,恩施州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积极支援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咸丰的秦家柱、利川的司马军城等一大批热血男儿捐躯抗日疆场,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在恩施州古今人物画廊中,还有很多流寓或官宦恩施的文化名人,军政要人,他们对恩施的文明进步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们的事迹被恩施州各族人民永远铭记在心中。

李超是恩施历史上第一个见于记载的外地流官,他于隋大业年间任清江(今恩施)县令,《明一统志》说他“治绩懋著,为当时最,民尸祝之”;宋朝的李周,任施州通判时,辟田数千亩,在恩施普及牛耕;宋朝名相寇准,在任巴东县令期间,广施文教,劝民稼穑,离任时巴东人民送万民伞表达感恩之情。此外,历代在恩施任职的外地人中,宋朝的谢昌元、张朝宝,明朝的邹维琏,清朝的王协梦、夏锡麟、王庭桢、黄世崇,民国的恩施县知事郑永禧等一大批循吏为推进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文教振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令恩施各族人民没齿难忘。

在流寓恩施的文化名人中,唐朝的王维、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都曾到过恩施,并有诗歌题咏等佳作传世;南明宰相文安之,寓居容美,除领导抗清斗争外,还亲自评点《田氏一家言》,为推介少数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清代诗人、学者顾彩,亲至万山丛中的容美土司地,历时四个多月,与田舜年诗酒唱和,著有《容美纪游》一书,对研究当时的土司制度、民族风情、山川人物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上述历史文化名人在恩施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他们的诗作题吟、游记著作等反映了土家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交融盛况,提升了恩施的文明形象,推介了土家族文人文学。他们是恩施各族人民的文明使者,值得我们永久纪念。

宋代状元詹邈、清初名将牟文绶、陈世凯、清代名宦饶应祺、共和功臣朱和中、民国政要吴国桢、中国空军创始人秦国镛、著名作家韦君宜、著名学者赵师梅等等,他们都是恩施人民的优秀儿女,因军功或科举走出鄂西南大山,其业绩名垂史册,成为恩施各族人民的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恩施州各族人民在中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