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 第1章 前言

第1章 前言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于1983年成立,辖恩施、利川2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县及红庙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387 万。

恩施州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巴国的发祥地,也是尔后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东连荆楚,西通巴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架),素有川鄂咽喉、荆楚屏翰之称;这里山河纵横,森林密布,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特征非常明显,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之美誉;这里正处于神秘的北纬30°生态文化圈内,经过数千年人文历史的洗礼,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土家、苗、侗、汉等 29个民族的人民传承本土文化,吸纳中原文化,融汇楚蜀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从古至今为开发建设恩施州做出过杰出贡献以及在中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恩施名人,更是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我们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遴选了恩施州历史上业绩卓著的民族先贤、革命先烈、爱国志士、军政显要、文化名流、科教精英、民间艺人以及历代在恩施做官并对恩施的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外籍官吏和流寓恩施的文化名人等300余人(正选人物197人,附录人物 111人)荟萃成书,题名《恩施人物》,并期望以此作为建设先进民族文化大州的一项精品工程,起到传承文明、宣传恩施的作用。

《恩施人物》是恩施州历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人物志,上至远古唐虞时期巴人首领廪君,下迄新近谢世的作家余友三先生,其时间跨越 3000余年;所载人物既有恩施本土的贤德才俊,也有历代宦游恩施的显宦名流。因此,《恩施人物》的出版对于弘扬恩施州各族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传承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恩施儿女的乡土情感,激励恩施各族人民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建设和谐恩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表达恩施人民对所有为恩施州文明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外籍名人的深深敬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认定命名的“建始人”,距今有195-205万年左右。距今7000余年的巴东“楠木园文化”,巴东官渡口、雷家坪、沿渡河、东瀼口以及清江中上游等地旧、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迹,证明了恩施这块地方从人猿相揖别就有人类生存繁衍的脚印。

远古时期,一支古老的巴人在廪君的带领下,沿清江西迁,在今恩施境内征服盐水女神部落,君乎夷城,建立巴国(部落联盟),奠定了灿烂的巴文化基石。大禹治水,划定九州,恩施为古荆州、梁州地,其母亲河清江,见于《尚书·禹贡》“和夷底绩”。其中所说的“夷”即夷水,这是清江的最早得名。《华阳国志》称:“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这说明恩施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步跨入了人类文明的门槛。

恩施州的历史沿革代有不同,但其人文历史却如古老的清江一样绵延至今。

夏桀宠妃妹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氏族复仇的巾帼英雄,也是恩施州第一个见于正史的历史人物。战国时期,巴蔓子杀身守信,在成为民族爱国英雄的同时,也成了恩施后世道义之士效尤的道德楷模。汉代的尹珍,自以生长荒裔,不知礼仪,师从著名文字学家、经学大师许慎习经,晚年回归故里授徒讲学,开启了包括恩施在内的南域向学之风气。宋代的詹邈,获博学鸿词科第一,德高望重,起兴恩施一方之文脉。明清两朝,容美(今鹤峰)六代土司出了九位诗人,结集而成的《田氏一家言》,受到汉族诗人、学者文安之、顾彩等人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家族文学现象。清代,恩施人樊增祥工诗能文,存诗3万余首,被称为“清诗第一人”。

就是这样一条绵远流长的文化长河,濡染了恩施州各族人民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品性,使得他们在民族兴亡、死生继往的紧要关头舍生取义,一往无前。

恩施各族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历代中国革命的一支生力军。早在殷周鼎革之时,巴人天性劲勇,歌舞以凌殷人,所以说“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楚汉相争,巴人“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这说明巴人不仅能征善战,而且总是倾向于革命的。这种民族秉性对后世土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统治者对恩施土家族采取羁縻政策,从汉至宋,实行羁縻制度,在元明至清初则实行土司制度。

在羁縻制度时期,恩施土家族主要是开展与历代统治者的反控制斗争。其中向五子王父子、牟权、田彦伊、田彦晏等历代反抗朝廷暴政的起义英雄是其代表。这些土家族人民自发的斗争虽然被统治者镇压了,但恩施人民不畏强暴的革命斗争精神却极大地鼓舞了后世的历代英雄。

恩施土家族虽然对统治者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