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紧找补,说出两口子在家编好的台词:“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孩子就是不长个,要不我们也不会拖到现在了才让她来学校。”
可惜语调平平,一点悲痛的感情都憋不出来。
因为徐春蕾心里清楚得很,自家这孩子继承了自己和老林的大骨架,跟她一样大小的孩子要么没她高,要么不如她大。
作为一个妈妈,她觉得挺骄傲和自豪的。装出一副悲伤痛苦表情什么的,对于她来说,难度略大。
幸运的是,张老师大概是个非常善于脑补的人,自行思索了一番后,她也没有再追问年龄的事,而是在纸上随便写了几个数字让林沛念,确定林沛识数后,又问林沛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林沛不确定现在的自己有没有跟着爸妈学过,怕显示出一些不定该点亮的技能,所以不敢随便回答。倒是徐春蕾在身后推推她,催促道:“果果,你写过的,好好想想。”
好嘞,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歪歪斜斜的“林沛”两个字展示在张老师提供的小本子上。
即兴发挥的丑字让张老师十分欣慰,当然不是因为林沛那曲里拐弯的两个字戳中张老师的心巴,而是因为这家的家长一看就配合,知道自己在家教育一下孩子。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学校收下,那些负责她的老师们工作也能轻松点。
“林沛对吧,”对着户口本,张老师再次念出这个名字,得到母女俩的肯定答复,她又说,“行,咱们可以上一年级,现在正好是四月份了,你看让孩子在我们这儿上俩月育红班,然后升一年级可以不?”
徐春蕾一听这事成了,立马高兴起来,也有心思想点一开始不敢想不敢问的了,“咱们育红班怎么收费啊?”
她还惦记着自己厂里那个托儿所呢,那可是自己厂里配的,职工家的孩儿去那都不收费。
张老师一听她问,微微一笑:“不收费,就是得自己带着小板凳到学校来,还有就是老师会教点文化课,到时候咱家买点田字格本什么的就行了。”
“对了有个事提前给你们说一下,咱们学校没有食堂,中午孩子你们都得接回去吃饭,学校落锁不许留人。”
一听不收费,徐春蕾就觉得没问题了,育红班托儿所这两差别不大,都是老师带着一群小孩子玩儿啊闹啊的,在哪儿上不是上,早点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也好。
至于中午回家吃饭那就更不是事儿了,毕竟整个南城县的小学都是这样的,容不得她挑拣。
见家长同意了,张老师用笔在早就拿出来的入学通知单上唰唰写下林沛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入学时间等等信息,把徐春蕾两口子的信息也简单询问填写后,她撕下这张通知单,递给徐春蕾,说:“这都周四了,下周一来吧,大姐你先带孩子去拍个一寸照片,那浆糊贴在这儿。”
指指表格右上角,张老师接着说:“记得要蓝底的。下周一来了以后把贴上照片的这个给育红班的老师就行。”
徐春蕾连忙应下,又问:“那我们到时候直接去育红班吗?”
张老师点点头:“今儿我先带你去一趟,跟班上的老师说一下你们家入学了。等下周一你来了自己带孩子过去就行。”
说着起身带头走出门去,结果被正扒着门框探头探脑地往里看的林承远吓得“哎呦”一声,原地跳了一小步。
至于门外努力伸脖子的林承远,也让张老师出门带着的风刮了一脸。
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林承远直起身,蹭到徐春蕾身边小声问:“成了?”
徐春蕾睇他一眼:“成了。走吧,跟着老师一起去看教室在哪。”
胜利小学的育红班可以随来随上,听起来十分人性化。
实际上,为了节约老师和教室,学校把原本应该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的孩子集中到一个大屋子里,统一由两个老师进行管理。
一路上,张老师透露的信息让林沛心凉了半截。推开教室门的一刹那,林沛更是被满屋子参差不齐的小萝卜头们唬了一跳,险些以为自己进了第二个服装厂托儿所。
幸运的是,两位老师分工明确,一位负责在讲台上带着孩子们做简单的朗读,另一位负责维持这些孩子的秩序,屋里纪律看起来还不错。
张老师一个眼神,维护秩序的老师就悄悄溜出教室,来到几人身边。
趁着家长和老师说话的功夫,林沛细细观察屋里的孩子们。
离门最远的角落里,坐着几个个头小小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几块彩色的、薄薄的木片,应该是七巧板。人数也不多,大约5、6个的样子。
其他的孩子高矮混坐在一起,随着讲台上的老师一起,高声朗读黑板上写着的几个数字。
此时,大人们经过简单的沟通,再次约好时间,临时的群聊小组就地解散。
林承远夫妇出来这一趟,都是请的事假,这会儿林承远急匆匆的回厂里销假上班去了,徐春蕾也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