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186有客自哥廷根来
等社会渐渐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之后,英国的大大小小报纸也开始发力,它们在这些天的时间里,积压了太多的新闻。
陈慕武的文章,当然是绕不过去的一件事。
剑桥使徒社的那帮消息灵通人士,倒是在罢工期间,就得知了他们的陈兄弟搞出来了一个大新闻。
有人觉得他不地道,之前问他还一直藏着掖着,却背着大家自己偷偷投稿。
更多的人认为,虽然罢工失败了,可他为煤矿工人们发声这件事情,很值得称颂。
他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中囯罢工被镇压的情形,为自己的祖国带英感到羞耻。
不过除了使徒社的成员,剑桥大学内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读到伦敦各大报纸上或全文引用,或节选中心观点的方式转载这篇文章,而得知陈博士在罢工当中的所作所为的。
反正罢工也已经过去,大部分人对这件事都没什么感觉。
陈博士到底还是个年青人,他可能看到罢工的情形,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家乡的情况,所以才有感而发。
从这篇文章的篇幅设置当中也能看得出来,他只用了几行文字,表示对罢工工人们的支持。
其余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向读者们讲述,中囯国内工人阶级罢工的行径。
那帮本资本家,比英国本地的还可恶!
当然租界当局的英国人在这次罢工当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光彩,实在不是绅士行为。
也有人在看完新闻报道之后,表现得不那么淡定。
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卢瑟福,在读完《泰晤士报》上的报道之后,觉得自己叼在嘴里的烟斗中的烟丝,忽然变得没有什么滋味了。
他这么多年来屡次三番强调,实验室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只能在这里做实验,搞学术研究,绝不能闲聊那些无用的政治,更别提那个激进的红色思想。
千防万防,实验室里还是出了一些被荼毒的年青人,好在他们没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实验,刀子嘴豆腐心还护犊子的卢瑟福,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比之下,卢瑟福就更喜欢陈慕武了。
陈博士从不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破事,为人谦恭,在实验和理论上又成果颇丰,还能给实验室赚钱。
如果人人都像陈博士这么让人省心的话,那他也不至于一天天的抽这么多烟。
到最后,最让人省心的陈博士,反而在这次的罢工里,成了最让他不省心的那一个。
卢瑟福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要那么着急地把论文送到伦敦的皇家学会去,还特意点名,让卡皮察开车送他前往。
他和卡皮察的关系那么好,估计早就让这个不安分的苏连人给洗脑了!
卢瑟福这次非常生气,甚至想立刻就让人把陈慕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地大骂他一顿。
生气归生气,不过理智战胜了他的愤怒。
罢工结束之后,火车运输也已经恢复。
之前被扣下的零件终于运抵剑桥,起电机组装工作再次步入正轨。
起电机,以及在起电机基础上制造出的粒子加速器,是卡文迪许实验室未来实验研究当中的一大利器,万不可出一丁点儿差错。
而陈慕武,正是这个项目的最终负责人。
虽然不理解他为什么非要卷入到罢工当中去,但是无论是剑桥大学,还是英国国内,如果有人敢借这件事情向陈慕武发难,那卢瑟福绝对
往小了说,没有陈慕武,起电机的制造过程当中可能出差错。
往大了讲,没了陈慕武,卡文迪许实验室未来能不能延续一直的辉煌,还是个未知数。
不管出多大的事情,他都必须把这个好学生给死保下来。
卢瑟福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不说英国国内那些看了报纸之后,认为陈慕武不懂得感恩,抹黑英国人的中产阶级,资本家和利益相关人士。
只把范围缩小到剑桥郡,同样也有人想要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一年多的时间里,三一学院的院长老汤姆孙,一直都在为博士毕业两年的陈慕武,谋求一个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
只是无论他每次以何种理由向学校的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得到的全都是被拒绝这同一种结果。
从中作梗的,自然是那位去年陪同天文学家们参观访问剑桥大学天文台时,被陈慕武驳了面子的校监,贝尔福勋爵。
正米字旗老英吉利的心态,让他自始至终都看不起中囯人。
而且所有人都会尊敬自己这个前首相、伯爵兼剑桥大学校监,为什么你一个小小的陈慕武,竟敢对自己出言不逊呢?
贝尔福这个吉祥物校监虽然没有实权,只能在评审委员会成员们审议通过后的提案上签字,而不能否决提案。
但是他如果想让一个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