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已千帆 定居丰田
找够柴火。日头当空,她顾不上擦汗,快速回赶。
她今天采摘的野菜主要是黄花地丁和野灰菜。这两种在田间地头分布很多。野灰菜只采了嫩幼的,她曾经尝过稍大的,已经开始发涩发苦,这个味道留在口鼻中久久不能去除。
怎样把寡淡的野菜在有限的条件庖制的可以入口,这个难题在这三个月间一直困扰着宋念慈。不过她也有自己的一些小诀窍,就是把野菜焯水一遍,去除野菜所带的苦涩,再进行烹饪。
她抓出一把粟米放入锅中,咬咬牙又放入一把。今天宋母与大哥都十分辛苦,吃米汤并不顶饱。
宋念慈在锅底加入一根大柴火让火烧旺,火光也烧红了她的脸。在正午阳光下,她并不感到热。
在米汤开锅了之后,宋念慈抽出大柴火,调小火候,这样也可以把米饭焖的熟且不大量粘锅。
米饭慢慢焖着,宋念慈将碗中焯好水的野菜慢慢撕成可入口大小,调入适量的食盐。
她感到这份野菜还有不足,不知从哪里补救好。她突然间灵光一闪,跑向远处薅了一把野葱,洗净后掐成指甲大小,这才稍稍满足。
随着火光减小,米饭也焖熟了。宋念慈掏出一个小小陶罐,挖了一小块猪油拌入米饭,一股香味袭来,她的胃拧了一下,感到迫不及待了。
将野菜倒在米饭上,拌匀盛入碗中,可以看到粒粒分明的米饭上微微泛着油光,绿色的野菜缠绕在米饭间,显的绿的绿白的白,十分好看。
“娘,大哥午食了。”宋念慈招呼宋母和宋思贤吃饭。
他们停下拔草捡石后,在河边仔细净手,才慢慢走来准备吃饭。
“今日的饭食可真香甜啊,阿妹厨艺又进步了呢!”宋思贤边吃边夸赞着妹妹。
宋念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宋母也笑眯眯地看着她。
“我们这庭院还挺大,现在只收拾出十之一二,再来半日,我们建房子的地是净够了,剩下的慢慢来。”宋母吃完饭后指着地中间光秃的一块说,“我现在只有一个困惑,我们的这房子要怎么建?”
“娘指的是哪里?”宋思贤接着说,“若是房子大小,我们建两间不知可够?”他转向宋母与宋念慈。
“够了,”宋母用手比划着地说,又转头看向宋念慈,“大郎一间,念儿委屈和娘一间如何?”
宋念慈赶紧点头,“我就喜欢和娘在一起住,这再好不过了。”宋母溺爱地点点她的额头。
下半日宋母与宋思贤仍旧拔草捡石,宋念慈也摘野菜,捡柴火,野菜还是黄花地丁和野灰菜。饭也变为米汤,稍加盐调味罢了。
黄昏时,宋思贤将拔下的草堆放在一起的,铺成一张草床,宋母在上面铺上一层铺盖,宋念慈将火堆拢了拢,让它保持多一点的温度。
三月底的天仍旧带有微寒,尤其是这样的夜晚。宋念慈躺在天地之间,看着墨蓝的天空中群星闪烁,弯月如勾。听着远处村中大人的呵斥声,小孩的哭闹声,参杂着一两声狗吠;近处蟋蟀的鸣唱声,还有母亲与大哥静静的呼吸声。
她弯一弯嘴角,不久就打起了呼噜,让在丰田村的第一晚更加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