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普通一天
俞珩听到了声音,微微歪着头,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被头发挡了一半的眼睛闪闪发亮:
“我是,欸,我是谁呀,嘿嘿。”
洪安露出一个略微嫌弃的表情,转头好奇的问:“爷爷,你怎么知道他是个傻子啊。”
洪大武摸着乱糟糟的胡子,显得很得意:“小样,你爷爷我走过这么多年的江湖了,什么样的人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瞧他走路顺拐,一眼就看出来了。”
“哦......”洪安想了想,年幼的眼睛里居然罕见地露出了一丝冷意,他没再继续问下去,比如为什么出来流浪,比如家人。他知道,那没有意义。
时间差不多了,洪安拍拍屁股准备去报社等着今天的报纸。
北平的冬天天亮的晚,人的脸上好像加了一层蓝调的滤镜,显得很迷幻。
俞珩站起来,跟着洪安。
小男孩在前头走着,很罕见的没有阻止他,许是现在时间还早,许是他心里烦躁,一路上都在踢着一块小石子。
“喂,傻子,你站在这别动。”
到了地方,洪安冷漠的道,转头就往前走。
俞珩抬头看见了《申报》两个大大的字,应该不会被认出来吧。
报社门口已经等着十几个小孩了,但是看见洪安来了,居然都默默的让出了一条路,让洪安站在了最前面。
俞珩讶然,没想到这小孩还是个孩子王啊。
一个卖艺挣钱,一个卖报纸,这么看这两人并不符合他想要的调查对象。
不过还是观望一天再说。
不多时,一个伙计拿着一堆报纸出来了,报纸其实都是分好的,他一份一份的分给等在门口的小孩。
那些小孩拿到报纸后就一哄而散,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跑去。
走是肯定跟不上了,俞珩苦笑一下,拔腿跑了起来。
“号外号外,肖将军在南方又获大胜!”
北平刺骨的寒风“嗖嗖”地吹着,街上的行人已经比往日少了不少,相应的,报纸也难卖些,他看到上头最大版面的是南方的战事有了新进展,但是仗毕竟没打到家门口,北平的人也不会过分关注。
不过下面一个版面却用黑色加粗的标题写着北大戏剧社将要改编《成仙记》,这记者不错啊,昨天刚谈完的事今天就上报了。不过上头只附了一张北大戏剧社的照片,并没有俞珩。
大概是跑累了,洪安停了下来,转头看着跟在后面的俞珩,走过去和他并排,像是要和他说话,却欲言又止。
俞珩低着头和他对视,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洪安叹了口气,报纸没卖完的话工钱就少了很多,本来一早上是三个铜子,这样下去能不能赚到钱都是问题。
看着手里的报纸,号外一般是报社的人教他们喊的,是这张报纸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洪安送了两年报纸,他人也聪明,认得几个大字,这时仔细一看,心里有了底,转头向早市的方向跑去。
冬天早晨街上没什么人,但早市还是有点人的,不过因为多是摊贩和普通人,大都不识字,所以报童们都不会去那边卖。
“号外号外,《成仙记》话剧改编!”
进入早市,洪安像一条灵活的鱼穿梭在人群中,口中不断吆喝着,稚嫩的童音在人群中十分显眼。
“《成仙记》?我看看。”
很快的,有人就围了过来,报纸不贵,两个铜板一份,这些人本身就是来买菜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些铜板。
之前说了,百姓识字率确实不高,但《成仙记》在众多说书先生等的推动下,在北平老百姓中的普及率还是很广泛的。
知道并且喜欢,有兴趣并愿意了解,很快,洪安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多。
俞珩没有挤进人群,他知道自己进去了说不定也要被人家赶出来,干脆就蹲在外头看着,越看越心惊,这小屁孩脑袋简直了啊。
聪明且懂得变通,他心里都有点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孩子了。
这一拨人很快散去,洪安再继续往早市里边跑,就这么转了一圈,出来时,俞珩已经看不到他手上的报纸了。
洪安看了他一眼,朝他走过来,大概是为他还停在这里感觉很惊讶,嘴里嘟囔着什么,俞珩凑近了听,发现他说的是“没想到这傻子还挺聪明的嘛。”
俞珩又无语又好笑,跟着他回到了报社,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回来了,看来别人都没卖完,还在外面转。
不过报社对时间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让你想卖到多久就卖到多久。
伙计一个一个检查洪安收到的铜子,确认数量无误后拨出了三个铜子给他,脸上也带了一点笑容:“洪安啊,还是你最聪明,这些人个个都比不上你啊。”
洪安一番之前的面无表情,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用孩子般的天真雀跃的语气道:“谢谢朱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