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医治国 > 第三十三章 伤寒

第三十三章 伤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都中医院,六楼坐诊室

几十名患者病人相继来到张志发门外的坐诊室,并且自觉的排起了长队,整个走廊的沙发长椅坐满了患者,有老人、中年,还有抱着孩子的妇女。

坐诊室内

一名身穿黑色皮夹克的中年正在问诊,张志发上来就给人把脉,但却被卫子修制止。

“医生,我就是经常头疼,吃什么药都没用,有时候疼的厉害连觉都睡不好,整晚整晚的失眠。”

卫子修问了一句:“哪里头疼?后脑还是侧脑?”

中年人摸了摸自己的头:“侧脑这个位置,有时候右边有时候左边,有时候两边都疼。”

“口干吗?”

“晚上感觉很干,一直喝水也没有用。”

“胃口好不好?”

“胃口还好,有时候吃饭能吃两碗。”

“好,看看舌头。”

舌头通红少苔,还有一颗一颗细小的小痘痘,下焦还淤有湿热,中间还有一道裂缝。

卫子修又问了一句:“手脚有没有出冷汗的现象?”

“好像……有过,但我没太注意。”

“嗯。”卫子修点了点头:“张老,给他把把脉吧。”

“好。”张志发应了一声。

卫子修解释道:“中上焦阴不足,再加上下焦有湿热,病在少阳三焦经,经络不通,所以你会经常头疼,脉象寸关位表现为浮,这是阳气过盛营阴不能内守导致的冷汗,舌红少苔就是它呈现的现象,尺脉表现为沉,因为下焦有湿。”

“是不是这样?”

张志发毕竟行医几十年,经验丰富老道,只不过没有名师指点,一直不得要领,经过卫子修一番话的点拨,瞬间了明白了,仔细体验着中年的脉象,心神微微激动:

“对,一点不差!”

卫子修又问道:“那他这个病该怎么治?”

张志发犹豫半晌,答道:“滋阴祛湿!”

卫子修摇了摇头,淡淡道:“不对,上中下有病,先通三焦,气血一通,吃什么都是滋补,气血不通,如果再生地这些滋阴的药反而会加重体内的湿气!”

“可以适当加一些滋阴补血的药,但不能太过于滋腻,主要还是以祛湿收敛为主。”

张志发试探的问了一句:“麦冬?”

“可以!”

张志发瞬间明白了,意气风发的道:“小陈,记录,三仙各15g,防风10g,麦冬10g,大枣四枚,龙骨10g,牡蛎。”

另一边,小陈坐在电脑前不断敲打,她既是张志发的师承弟子,也是助理。

卫子修微微点了点头,龙骨牡蛎汤加上三仙是最好的祛湿潜阳方,加上稍稍滋补上焦之阴的麦冬,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张老,他这个病用针灸如何治?”

张志发思考半晌:“针涌泉、太溪、足三里这种滋阴穴位,再加上太冲这种潜阳的穴位。”

卫子修淡淡一笑:“嗯,对了一半。”

“额……”张志发也不尴尬,期待的看着他:“师傅,哪里不对?”

卫子修淡淡道:“最好的潜阳穴是神谕、元关,而且最重要的是病人是来看头疼的,这种症状是可以直接用针灸减轻的。”

“怎么减轻?”

此时,不仅张志发在看着他,就连他的那两个师承女弟子也目不转定的看着他,因为卫子修口中的中医知识理论,让他们大受启发。

卫子修淡淡道:“《伤寒论》中有六经辨证,疼在侧脑邪在少阳,泻之头疼自愈,这里的邪就是湿热了。”

张志发眼睛一亮:“师傅,你的意思是在少阳经下针。”

“对,但下针时你要记住一点,徐则疾是为实,疾则徐是为虚。”

“额……”张志发挠了挠头,很是苦恼。

卫子修无奈:“回去记得把《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看一看,没看过这些经典算什么中医师?”

“额……嗯!”张志发点了点头。

“徐则疾是为实,疾则徐是为虚。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下半部《灵枢》,意思就是下针是感觉到针下有气就是为实,针下无气感就是为虚,而对于邪气,一定要把它泻掉,如果一不小心观察错了气机,那可就是补了,邪气(湿)本就盛,如果再被你一补的话,各种病症就会加重!”

“正所谓逆之是为泻,顺之是为补,但气机的观察需要你丰富的针灸经验,你有经验,只不过不知道何为逆顺,今天我只为你演示一遍,且看好了。”

张志发和另外两名女弟子纷纷凑了上来,卫子修的中医知识彻底吸引了她们。

一旁的中年病人有些愣神的问道:“医生,你……你们到底谁是师傅,谁是弟子啊?”

“哈哈……”张志发傲娇的道:“他叫卫子修,医圣嫡脉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