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劝诫
与此同时,另一边
卫子修和张志发刚从医务室出来迅速被患者围住,一边为他们道贺,一边也表示想找他们看病。
“好,大家别急。”张志发意气风发的道:“你们先去大厅挂号,然后直接来六楼,我在上面等你们。”
“医生,医生,我孩子感冒发烧你们能治吗?”
“医生,我偏头疼几年了,各种检查都做过,一点问题都没有,这种情况除了吃药能治吗?”
“医生,我每晚都失眠,你们中医能治失眠吗?”
“医生,我脑子长了个肿瘤……”
张志发前面还比较淡定,后面听到肿瘤衰竭什么的差点吓尿了,他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病人,只是从来没有治好过,但这些人在看到‘他’治好老大娘时,情绪都十分热情激动,而自己接下来的治疗要是没效果,岂不是很丢脸?!
他擦了擦脑子上的汗水,习惯的看向一旁的卫子修:‘师傅,我怎么回啊?’
卫子修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张志发瞬间信心爆棚:“大家放心,都能治都能治,你们先去挂号,我们就在六楼坐诊。”
“好奥!”
国人其实是很难彻底让他们相信一个未知的事物的,他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所猜到的。国人很少了解中医,只有让他们亲自体验,或者亲眼所见到中医疗效后,他们才会相信!
哪怕卫子修轻松治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他们依然会追问能不能治自己的病?若是放在国外,或许那些外国人会感觉到很神奇,并且会对‘神医’非常尊敬。
这个特点算是国人的优点,但也算是缺点,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而那些‘天生’喜欢传统文化、中医的人,或者是多少了解过中医经典、常识的人,他们会对中医十分信任,尤其是有经验的老中医,但这种人毕竟只是少数……
卫子修想做的是为中医证道,让天下万民可以享受到中医的福利,他相信,只要让普通人真正了解到中医的疗效,他们会相信中医的。
哪怕过程会很艰难,哪怕困难重重!
几分钟后,六楼某坐诊室
卫子修打量了一圈硕大的坐诊室,里面摆放着七八张白色病床,是专门做针灸拔罐的,中间还有两个桌子、电脑,是用坐诊的。
张志发略微得意的说道:“师傅,怎么样,我的坐诊室够大吧?”
“大倒是挺大,就是医术与地位不匹配啊!”卫子修扫了一眼寥寥无几的病人:
“病人这么少?”
张志发尴尬一笑:“有时候病人多,忙得午饭都没时间吃,今天周一下午人比较少。”
卫子修突然发现了什么,上前观察了一会儿自己‘大弟子’的介绍。
张志发、男,京都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医科大客座教授,擅长针药结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效果达到百分之八十多,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有着独到经验,如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等,还擅长各种疑难杂症,失眠、慢性胃炎病、月经不调、恶性肿瘤等。
还有国家和京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毕业于京都和黑省联合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班,发表学术性论文三十多篇,曾受世界卫生组织(WTO)邀赴几内亚演讲,被时任总理巴X接见,京都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等等……
“嗬!”卫子修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这位大弟子:“张大主任,你这名头可真响亮啊!”
张志发尴尬一笑:“这……虚名,虚名而已。”
卫子修眉头一挑:“你这名头跟你实际医术比起来差的有点远啊,你给我说实话,你之前治过的病人有没有拿刀回来砍你的?”
“呵呵……不至于。”张志发又隐晦的说了一句:“师傅,但凡是在医院坐诊的中医师,基本都是这样介绍的,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反正都往大了写,不仅我们中医是这样,西医那边也是!”
“哎……”卫子修深深一叹,吩咐道:“之前没什么事,但以后你不能这么写了,把介绍换一个。”
“行!”张志发也没太在乎,非常听话:“我一会儿就安排人换一个。”
“哦,对了师傅,我要换一个什么简介?”
卫子修沉吟半响:“简单点,姓名、性别、后面加中医,擅长就写各种内科疾病、手段就写针灸、汤药。”
“行!”
卫子修解释一句:“之前没人关注你,但从今天开始就不一样了,有人把今天的事发到了网上,那些不远千里满怀期待来找你看病的病人,还有刚才在下面问我们的病人,如果你的治疗没有效果,或者说效果不大,你会很麻烦,尤其是在口碑方面。”
“你是我第一个名义弟子,虽然不指望你成就一代经方大家,但最起码不能在百姓面前丢了我们卫家的脸!”
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