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端午
五月初五,端午节。
这日,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手腕上则系上五彩丝,许多地方还会举行龙舟赛等活动,共庆佳节。
刘道长却没有过节的心思,他一夜翻来覆去,没有睡好。
他住在长庆殿附近,一个叫听雨阁的地方,地方不算大,四周景色极好,几间精巧的屋子,隐在古树翠竹中,院子里植有数丛芭蕉,每逢雨天,尽享雨打芭蕉闲听雨之乐。
长庆殿这边,住的都是太子的客人。
客人是个雅称,他们这类人,古时称门客食客,如今称清客帮闲,其实就是靠着给主家做事讨口饭吃。
当然,当主家是太子的时候,想要凑上去帮闲的人无数,没有一点本事,太子根本看不上眼,本事不同,东宫的供应也不同。
刘道长靠着献上了安息香,这些日子,不但被太子好吃好喝供着,四季衣裳,每月月供皆是上等,而且有单独的院落居住,长庆殿里不少人比他来得早,却还在与人合住,可见他多得太子的欢心。
他往日有多自得,如今就有多懊悔。
太子交代给他的差事,可不是这么好办的,办得好,是太子英明神武,明见万里,出了岔子,就是他打着太子的幌子,招摇撞骗,蒙骗世人,太子将他的脑袋一砍,就能了结此事。
原先,很多人觉得太子年少不知事,仁厚可欺,他也有这种错觉,如今他才明白,是他自己太浅薄了。
仁厚的太子,或许有,但是今上的这位太子,绝不是。
天明时,有人给听雨阁送来了节令供应。
听雨阁伺候的小内侍,接了东西,正在往门口挂艾草、菖蒲的时候,就见刘道长披着衣服,出了屋子。
“真人,今日膳食房送来了粽子,真人尝尝吧。”小内侍向他请示。
刘道长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小内侍很快帮他摆好了早膳,刘道长坐下来,喝了几口粥,又尝了尝小内侍剥好的粽子,却没尝出什么味道,整个用膳的过程,他都是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小内侍以为他昨夜酒喝多了,还没醒过来,也没在意,只是给他上了一壶浓茶,帮他醒酒。
刘道长喝着苦涩的茶水,望着院子里的芭蕉,思索着对策。
昨夜他初闻此事,第一个念头就是跑路,后来又按捺住了,就算他要跑路,也不能现在就跑,否则太子恐怕会意识到更多不对劲。
太子要用他办事,查他的底,很正常,查出了旁人不知道的事,也很正常,但是他迅速跑路,就要变成不正常了。
一旦太子起了疑心,惹得皇帝也注意到了此事,涉入此事的其他人,结果怎样不去说,但是以皇帝对太子的偏爱,皇帝知晓了内情,恐怕要诛他九族才能解恨。
他是承恩侯世子王玠引荐给太子的,不过王玠所知不多,承恩侯王粟才是真正的知情者。
王家将他送到太子跟前,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游说太子搬出东宫,此事已经完成了,不过如今这个结果,王家未必满意。
太子的确迁到了兴庆宫,但是东宫被太子这么一修,恐怕很多年没法使用了。
现在,太子说他没钱,才停着不动工,有人真着急这事,不妨送太子一笔钱,让太子尽快完工。不过太子要坑人,这修东宫的支出,恐怕会变成无底洞,再多的钱,都填不满这个窟窿。
刘道长发现此事如此发展,第二个目的,他就开始拖着不动手,观望情形了。
既然太子不是好糊弄的主,皇帝又要给太子撑腰,作死的事做多了,恐怕真会死。
如今,王家有他的把柄,他也有王家的把柄,不想撕破脸的话,大家都当没这回事,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反正太子迁宫之后,病真的好了,他也不算欺骗太子,至于还没发生的事,只要王家不蠢,自己去承认,当然不存在。
皇帝要将二皇子三皇子封王的消息传了出来,王玠约他见面,他就知道,王家坐不住了,这是在催他干活呢。
只是,这活,他更懒得理会了。
明知毫无胜算,还要轻举妄动,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和这种没有分寸的人谋划大事,怎么死都不知道。
那时候,他就该寻个理由,告辞离去,就不会有现在的事。只是,太子对他一向信重,态度亲切,供应上等,他既有侥幸心理,又贪图好处,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刘道长重重叹了口气,开始考虑,太子交代的事,到底该怎么办,才能让太子满意,也不至于把自己填进去。
端午这日,杜若醒得也极早。
天刚蒙蒙亮,她就到了主院,杜衡也在了。
周氏带着姊弟俩,去了祠堂,给祖宗上了香,送上了祭品,又行了大礼,完成了祭祖之事。
祭祖完毕,杜若指挥着侍女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