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学堂里冬天有一个月的授衣假的,也就是寒假。应淇和应沛放了假就回家了,应渝和应沅留在府城照看生意。
应淇应沛回家跟放出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早上早早起来复习一遍课业,剩下一整天都是疯玩。凿冰抓鱼,支筐捉鸟,玩的不亦乐乎。
等他们发现自己的身手连应沁、应涵、应潇、应湘都比不过时,彻底傻眼了。再不说去山里野了,憋了口气用心习武了。
应家几个读书的孩子都还是不错的,李澜清收了应淇和应沛为徒,这二人年纪小,聪慧有主见,便是有些贪玩的性格,也好调教。而应沅、应渝还要忙着生意上的事,心里有杂念,李澜清便没考虑他俩。
李澜清的教学观念还是很先进的,玩的时候玩好,学的时候就认真学。因此假期里面并没有给应淇和应沛布置太多课业,只叫他俩在假期结束时写两篇文章,写写假期里做了什么事。
罗珏的二十亩地里没有种常见的越冬弄作物,而是种植了芥菜和白菜。他来年三月要种植辣椒,若种油菜小麦这些,收成要到五月份了,这样就延迟了两个月,他耽误不得。
他和佃户商量此事时,佃户并不同意,他们是靠土地吃饭的,心里还是觉得种粮食靠谱些。
因此罗珏换了合作方式。
一般租地佃户要给地主上交一定的粮食,剩下的收成才是自己的,若是遇上天灾人祸,可能那些收成连上交地主的都不够。
罗珏便把地收回来,让这些佃户帮他干活,按月支付工钱。
没田地傍身老百姓都是不安的,但罗珏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忙的,寒冬腊月里也有活干,比起佃地划算很多。
而且现在他种芥菜和白菜,三月份种植辣椒,到明年夏收时,别人地里一拨收成,他地里已经两拨了。
当然,这和佃地的文书有出入,罗珏做了些补偿,两家佃户才同意下来。
冬日里出行不方便,若大雪封了山,他们得有一段时间出不来,这也是罗珏种芥菜的原因。芥菜可以做成四川的老坛酸菜,发酵都需要49天,正好年后拿出去,给周骁和李澜清那里添上一道酸菜鱼的菜。
酸菜的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早在诗经里就有记载,所以酸菜并不稀奇,像白菜、芥菜、雪里蕻都是经常用来腌制酸菜的材料。
反而酸菜鱼因为用到的有辣椒,直到近现代才开始流行,这时候拿出来还是很有优势的
为了吃到新鲜的蔬菜,而罗珏还种了少量的白菜,白菜囤放的时间长,清炒、炖菜都可以。实在吃不完,也可以腌制成酸菜,包饺子,汆白肉,吃火锅都是不错的。
是以其他人闲的发慌的时候,罗珏这里又热热闹闹地忙了起来。
菜长出来就得开始出菜、搬菜、洗晒腌制。二十亩地不少,冬日里地硬,干活儿费劲,天寒地冻的,菜在地里多留一天,就会冻死不少,因此是一天懒也偷不得。
“这冷的天儿,干活干的热乎乎的。”
“可不是,往年的冬天,都窝在家里不出门,骨头都僵了,倒不如活动活动舒坦。”
“嗨,咱就是劳碌的命哟,不说府城了,就是咱村里的地主,高门大院,围的严严实实,烟囱里天天冒着白烟,不知在里面如何享受呢!”
两家佃户家里能劳动的都出来了,毕竟多一人干活儿就多一个人的工钱。几个人影蹲着埋头苦干,几句随意的闲聊,让空旷的地里少了几分寂寥。
这忙忙碌碌的,转眼就进到腊月了。
到底罗珏低估了这里冬天的寒冷,地冻的梆梆硬,越来越难挖,一部分白只能留到地里,用稻草盖上,怕是要冻死不少。
应洲安慰他,“无碍的,就当作来年的肥料吧。”
罗珏是看不得粮食有一丁点浪费的,强颜欢笑,“这肥料的成本有点高呀!”
待菜都洗净晒干了,罗珏腌了一批菜,才发现买的一批坛子,有三分之二都是滥竽充数的,密封性不好根本用不了。
他这会连谴责商家无良的时间都没有,要紧的是买一批新的坛子补上,只是这会儿,厂子都停工了,大批量的订单都接不了。若没有坛子,这么些菜都要扔了,罗珏急的起了一嘴的泡。
还是应爷爷写了封信,应父和应二叔带着两个护院又冒着小雪天气一大早去了府城。
雪越下越大,过了晌午地上的雪就淹到脚脖了,罗珏和应家人担心的不行,全家出动去路上接他们。
行至到府城一半的路程,终于见到了四人。四人一身的风雪都看不清谁是谁了,正弓着腰推着两辆装满坛子的车在雪地里艰难的前行。
一家人顾不得说什么,赶紧帮着推车子,就这样也是走到天色擦黑,才走到了家。
把坛子卸下,应父和应二叔把身上厚厚的雪掸去,不约而同叹了声“好险”。
此时地上的雪已经淹没小腿了,若只靠这四人,怕真是难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