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疑起
让人送来两套衣服,让我们扮成宫人跟着他的人出去。
他已经打点好了,掖庭的人会称沈太妃病死,已经拉去埋了。这皇宫里少一个先帝的太妃谁会注意到,而且这先帝,毫无地位可言。陈琛能让陈允的妃子继续留在宫里,只是为了他的仁慈名声罢了。
沈妃一路上很兴奋,不停地和我说着话。我也很开心,只要出去了,我就有机会回南朝。
太子早在东宫门口等着我们,我们进去后,太子说道:“沈姐姐,不如先在东宫安顿几日,待有时间我再送你出去,给你找个住处。不过这几日你和王公公还得装作是东宫的婢子才好。”
我怎么装婢子?我是个太监呐。太子和沈妃好像没有察觉这话有些奇怪。
“好啊。”沈妃爽快地答应了。
便是太子的近侍李公公带我们去住所。他道:“沈姑娘,您只需要在这东宫里住着便是了,不必真的装成婢子。哦,还有王公公也是。”
沈妃点了点头,我拱手道谢。
到了住处李公公便走了。我开口:“娘娘…”
“别叫我娘娘了,我也不叫你王公公了,我以后都叫你王叔。”她冲我扯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我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王叔,从来没人这么叫过我。我说好听点是个宦官,说难听点不过是个阉人。大家都叫我公公,这样好似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个普通人。
我很感激,道:“好啊,沈姑娘。”
我们相视一笑。
沈姑娘应该是完全信任我了吧,这几日给我讲了很多她的事,都是我不知道的。
她叫沈秦茹,原是彭城人,父亲是刑司衙门的大人,受百姓爱戴。她每次提起她父亲都是一脸崇拜。
我一直觉得她父亲很好,思想开明,很疼女儿。只可惜他早早去了。
沈妃一直不相信她的父亲会自杀。当时官府查案后也是草草了事。所以这几年她一直在求陈允帮他翻案。
陈允从未放在心上,每次都是敷衍。他怎么会为了一个小小的衙门官去到大理寺翻案呢?
我说:“姑娘怎么不去求太子帮忙呢,他对你那么好,一定会帮你的。”
她用手拖着脸,撑在石桌上:“我也不能麻烦他呀。”
“太子不会觉得麻烦的。”我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她一脸狐疑地看着我。
“我当然不会觉得麻烦,沈姐姐怎么不和我说呢?”太子的声音传来,见他大步走到沈姑娘面前坐下。
“我觉得王叔说得对,我会帮你的。而且沈叔叔的事我也很怀疑。”他说。我对这个太子很有好感,他从不摆架子,还和沈姑娘一起叫我王叔,我心里暖暖的。
太子自小在沈府长大,自然愿意去翻案。据他所说,陈琛与沈大人交好,沈大人离世时他派人去查过,可惜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只能不了了之。
我当初还很疑惑,既然太子从小在沈府长大,怎么陈琛登基后没有接出沈姑娘呢?沈姑娘告诉我,庆王其实是把太子交给宣平侯的,宣平侯常年驻守边关,又对沈大人有恩,于是沈大人便把太子接到沈府。
陈琛并不太了解沈府情况,只是很感谢沈大人。且当初沈姑娘进宫是被悄悄接进去的,特别嘱咐了沈大人不许声张,所以他也不知道沈姑娘成了陈允的妃子。
“你想怎么查?”陈穆突然抬手拿去落在沈姑娘头上的树叶,沈姑娘躲开他的目光,悄悄侧身避开了。
“我想大理寺应该会有卷宗吧,能带我去看看吗?”
“好啊。”好像对于沈姑娘所有的要求,太子都只是说好啊,从来没有驳回过。
想起沈姑娘在宫里时常常拉着我讲民间案件,她还有数不清的,不知道哪里弄来的话本,里面都是些凶杀事件。
她说:“我父亲就是衙门的一个小官,我很尊敬他,他说他能为民做事很开心,而且女子也未必不能查案,抓到那罪有应得之人。”
热闹的长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我跟在沈姑娘后面好像在做梦一般,我已经多少年没有出来过了?
太子给了沈姑娘出宫的令牌,让她好好玩玩儿,自己去要沈大人的卷宗。
“王叔,你瞧那边!”她惊呼一声,拉回了我的思绪。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听声音好像是有人在弹琵琶,周围来围着不少人。
沈姑娘忙往那边挤过去,我只能跟在她后面。少了些人群的遮挡,我看见一个貌美的女子用纱覆面,正在弹琵琶。而她身后的店铺上挂着一个素色的牌匾——琴坊。
这太概是卖些乐器的吧。我问了问旁边的人才知道这是皇都内有名的琴坊,方圆百里仅此一家,什么琴,瑟,琵琶,笛,箫都有卖,而且做工很好,不过价格也不菲,有些甚至千金难求。
据说许多人不远千里来此求一把琴。很多人买不起但能在这里看,这里过一段时间会有人来演奏,琴声围绕甚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