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排除异己,成见无休
经说过,像这样的民族歧视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严等地对待每一个和我们存在差异的个体。”
“单方面的轻蔑才可以称之为歧视,”江靖荣这样说,“就算是歧视,也是围墙西边的那群人先歧视我们的,我们的所做所为,不过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反击行为罢了。
同志们,我们的膝盖可不能像他们那样软,只有他们跪下去,我们才能站起来!”
“只有他们跪下去,我们才能站起来!”已经有一些被江靖荣感染到的学生们也跟着一起喊了出来。
这样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在学校中出现,连带着第三中学的几名校领导也不由得感到些许不安。
在他们看来,开展“反面教材”批判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兼收并蓄和各取所需中扬长避短,在对比与求证的过程之中坚定文化自信与爱国热情,却并没有刻意过度贬低的意思在里面,而江靖荣的言论与思想却实在有些过于激进了。
“年轻人吗,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她矢志不渝地爱着自己的国家与民族,即便情感激进了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如果我们教育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做,未免会将他们引向另一个极端,这未免有几分狭隘……”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第三中学的校长,吕程先生总结着说:“相反,这足以证明这个孩子有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多么地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与风气感到由衷的自信。
这样的年轻人,才是真正立场明确、斗志昂扬的国家脊梁——不要忘记,西方那群伪史论者是怎样剥去我们的荣光与尊严的。
那面围墙的存在,本就是颠倒是非与,黑白的屈辱象征。
若是每一个陵山少年都能有着像江靖荣这样的志向与觉悟,我们国家的未来定然会是一片光明的前景。”
“可是……”一旁站立着的教导主任似乎还想要辨解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反驳。
适度的爱国情怀,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家国责任感,坚定他的立场与意志,而过度的“爱国”,则会不可避免地将这个人引入一种过度狭隘的民族主义深渊。
无论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国家而全力以赴时的出发点有多么的大义凛然,一旦沾染上了对其他民族的贬低与排斥,这本来纯净无瑕的情感就会惹上错误思潮的尘埃。
“反面教材”的对比引导,言传身教的“自信培养”,再加上独属于青春少年时期的冲动情感迸发,让江靖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第三中学这片学术沃土之中肆意地生根发芽,在师长的纵容里许和同窗的推波助澜之下泛滥蔓延着。
江靖荣思想中的“民族”,并不是狭义上的将人以血缘、种族、外貌等身体特征进行区别划分,而是一种介于思想与信仰的限定标准之上的判别方式,或者说是与大环境的融入程度和能力。
在她看来,自己的母亲和外祖母等人虽然并不属于陵山国人,但却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理想信念,究其本质,在思想境界之上是可以归属于同一个“民族”的。
而围墙西方的那一群人,他们虽然与自己同宗同源,长着与自己相似的面容,流淌着与自己如出一辙的血液,但思想上却可谓是大相径庭,归差甚远。
更为严重的是,那些人不但与自己的观念有极大的冲突,并且对外来思想持极其严重的抵制态度。
若是哪一天围墙被拆除,两个国家真正合并了的话,围墙西边的那群人也是无法融入自己所在的社会集体的。
他们始终是一群异类,一群适应不了陌生环境的废物。
所以,在江靖荣的思想观念之中,围墙东边和西边的百姓完全可以被划分成为两个不同的民族,接受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
“围墙那一边的领土终将属于我们,但那些人却永远无法和我们平起平坐,他们无法接受我们的思想,更无法融入我们的社会。
若是到了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许只能采取最极端的方式去清除他们了。”
在这样一种民族主义思想的支配之下,江靖荣也极其渴望着自己的国家能够“天降伟人”,收复自己失去的领土,彻底地打垮西方那群人无耻至极的虚荣心。
幸运的是,她遇见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温君则先生。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政治宏愿——
恢复温真誉在任时陵山国的尊严与荣光,为自己国家的文化思想与政治制度平反正名,彻底打碎那面冰冷的墙。
并且,二人在政治方面的见解,也几乎是如出一辙的。
他们一致认为,为了国家未来的“大业”,为了复兴繁荣的至高目标,为了更加长远的计划打算,他们可以暂时将陵山国的从多百姓当作利用品,甚至是消耗品。
在他们的“绝对理性”理念之中,惟有全方面地获取分析全体公民的人格信息并且使政府单方面掌握和垄断着它们,才会更加顺利和容易地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