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之后几日,沈云欢依然固执地跪在容华宫门口等,皇帝去上早朝他就去皇帝下朝后会去的勤政宫等候,跪着等,看不出有丝毫悔意,但意志坚定,大抵还是想出宫当庶民,但通常皇帝还没出来他就犯病睡着了。
换作别人,早就拖出皇城五马分尸或者乱棍打死了。但沈云欢是个例外,除二皇子明王之外的例外,皇帝既不许人欺辱沈云欢,又不给沈云欢自由,就这么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这实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残忍,我已经开始怀疑皇帝不是人了。
说他无情无欲吧,他有后宫佳丽三千,除了沈云欢回来的这些时日,一个月有二十七八天都在翻牌子……
哎,我看那沈云欢天天趴在地上灰头土脸地睡着,铁打的心也不忍看了……
又是一个阴天,皇帝正在溯石阁吃午膳呢,外面忽然下起了大雨,比太子与沈云欢共淋的那场雨还大。
皇帝捧着碗骂骂咧咧吃着饭,还没扒拉几口,雷雨声越发大了,皇帝饭也不吃了,起驾回了寝宫。
路上,皇帝回了两次头,我心下揣摩着皇帝在看什么呢,也跟着回了一下头。这一回头不得了,我看见沈云欢那个不怕死地趴在地上积的潺潺流水里睡得跟淹死的猪一样。
我飞快地回眸看了看扭头就走的皇帝,又看了看地上的沈云欢,从脚底到头顶,透心凉了。
皇帝这是宁愿沈云欢死在皇宫,也不会让他出宫的。
沈云欢白折腾了自己一场,愣是大难不死地被皇帝逼着跟大病初愈的太子爷一同授课去了。
然而没上几堂课,早朝上群臣就议论纷纷了,先是说沈云欢一个□□之子住太子东宫有失体统,而后又提出质疑,说京中谣言四起,言沈云欢并非皇帝亲生,最后拿出杀手锏,说沈云欢顽固不化,冥顽不灵,在太子师为太子授课旁听时呼呼大睡,又或是故意胡言乱语影响太子学习……
皇帝充耳不闻,视而不听,过了五天才听从右相林晚枫的启奏,让沈云欢扮作寻常书生,转去太学院跟着国内才学顶尖的学子们进学听课。
然而第三天又闹出事了,沈云欢在太学院打了人,将太学院闹了个天翻地覆,亏得右相林晚枫去巡查在那镇场子,向太学院老先生解释了一番沈云欢的尊贵身份才算罢休。
经此事,林相林晚枫从老先生及太学院的学子口中了解到,沈云欢确确实实犯了严重的沉梦之疾,还没开始上课就睡着了,而且他确确实实对本国文字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完完全全是一张白纸。
林晚枫向皇帝提议,需得像三五岁小孩那样从头开始教,沈云欢才能循序渐进地学得进去,而且还得找一个会南越及云月两国语言的老师单独教育。
林相这番话算是给皇帝敲了警钟,皇帝似乎是对沈云欢起了同情心,不让他去念书了,也不让他去太子东宫住了,直接让本公公带领几个小宫女收拾沈云欢那少得可怜的行囊,搬到皇帝的寝宫容华宫来住了。
养不教,父之过。
皇帝约摸是醒悟了,准备自己亲自教育沈云欢了。
我这样想着呢,皇帝让我研墨了,写完了叫翰林大儒抄了四份叫我送去皇城外,让巡视皇城的御林军首领张贴皇榜,大意是要请一位有才学有阅历够细心够耐心,并且要同沈云欢差不多年龄的老师来教沈云欢的学业。
额,皇帝是一国之君,政务缠身,哪有时间教沈云欢啊,果然还是请老师最妥当。
不过皇榜贴了半个月还是没有人揭,皇帝让天机楼的人去找之前被裁职卸职的那五个聚贤院译官,也毫无下落。
日子一天天地过着,沈云欢每日被皇帝逼着背诗写字,背得不好就被皇帝拿戒尺拧脸蛋打手心,写得不好就抽屁股不给饭吃,戒尺断了一根又一根,沈云欢毫无长进,见到皇帝就两手发抖,一如惊弓之鸟,一天天抑郁下去。
一转眼,浴佛节到了,代皇帝登泰山祈福的二皇子明王回来了。
再过一日,便是皇帝的寿诞,明王想是特意赶在寿诞之前回来的。
溯石阁明灯千盏,大摆宴席,迎接明王。
与明王交好的朝臣和皇子在宣和殿醉酒高歌,通宵达旦,快意潇洒。
明王沈霖之,在沈云欢未回国之前,是诸皇子中,最受皇帝宠爱的皇子。
沈霖之有断袖之癖,对右相林晚枫,倾慕爱慕,是满朝文武包括后宫妃嫔宫女内侍都晓得的事,自然皇帝也晓得,但皇帝对沈霖之这个癖好给予了无限的包容。因此,便是沈霖之当着皇帝地面对林晚枫拉拉扯扯,皇帝也视若无睹。
话说这日清晨,明王沈霖之起了个大早,醉意朦胧地到容华宫请安,大概是为了请安后回去睡回笼觉,没有与其他皇子一起来,自然也不知道这个时辰皇帝在教沈云欢读诗。读的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