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山河英雄传 > 楔子 五代缭乱

楔子 五代缭乱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宋真宗年间,大宋自唐末五代之乱后,定国已过太丿祖、太宗、真宗三代,前朝五代十国的兵祸战乱业已成了那戏文里的说辞: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也倒渐渐都有了些承平时节的太平景象,帝都汴梁[注1],人来车往,清明河上,商贾百姓,一片繁华景象。

虽然说,北边的辽人仍占着燕云十六州,掐着中原咽喉终是隐患,但终究是从五代便留下的肌瘤,纵是文治武功如太丿祖太宗也未能拔除,孝子贤孙如真宗宋玉京自也不敢超过父伯之辈的功业,好在乱世已过,而这宋玉京到底也是位文成之主,虽然平庸,却也非什么昏君暴君,朝中尚有良相良将辅弼戍边,江湖英杰血气未寒,若是保上中原百年太平,倒也并非什么难事,这些年,内有寇丞相辅政,外有杨家军威名,倒也治理得大宋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东西二京,日益繁华。

就在这贯通汴京的清明河上,有一间茶肆,位于上河,客似云来,三教九流,汇聚一堂。

传说,这“云来茶栈”有三绝——

景绝!

茶绝!

说书绝!

所谓景绝:

乃是清明河景,传闻当世大画家张泽瑞[注2]便是在这云来茶栈画下那幅流传后世的《上河图》;

这茶绝:

乃是青瓷普洱,说是当今官家,也极力推崇;

至于这说书绝:

便是一瞎子老翁拉着一把二胡,咿咿呀呀地开始讲述那段宋氏兄弟文治武功、开北宋之国和前朝大周世宗于荣共创“青客帮”,匡扶中原、励精图治的旧事,便是陌上村叟、街口野童也是心生敬佩,而况大宋百姓、江湖豪杰?

每每听闻,二圣北伐,青客帮大破辽贼,皆是手舞足蹈,大呼痛快!而到辽寇得胜,忠良蒙冤,莫不是哀声顿足,扼腕叹息!

据传,太宗年间,这云来茶栈,不知从哪里得知天波府杨家两代英豪金沙滩一役壮怀激烈,“七子去,一子还”的真相,曾使得大半个东京为之缟素,大半个西京风雨凄凄,甚有虬髯大汉者听闻杨老英雄自撞李陵碑宁死不降、以正名节之时埋头痛哭,连这茶楼边上的清明河水也为之涨了三涨。

说来,北宋是一个言论相当自由的朝代,一个茶馆说书的就能从碑宫野史一直说到坊间闲话,从官家轶事说到江湖秘辛。这也是为何,终宋一朝,朝廷清流和权臣能吏都达到一个微妙的制衡,朝廷机构能井然有序地运作,从未出过大乱。然而于此同时,这种民间乃至朝堂的言论自由也给这个朝代埋下两个深深隐患:庙堂上与江湖中对于与北辽主战主和一事一直争执不休、相持不下;为祸后世的党争也是从这一朝开始……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云来茶栈,客似云来。

一双少男少女熟门熟路地从大门进入,在茶栈二楼的老位子坐下。

坐左手边那少年,头梳单髻,由一块青布包着,一身短打装扮,手腕、脚腕缠着竹编护臂,是个将门小子;那少女,头梳两个总角,由两根青色细带束着,也是一身短打,加着一件青纱半臂,手持烧火棍,看着是个烧火丫头打扮。

此二人正是杨小山与杨十四。

“十四,你说这老头今天又要说什么?”杨小山双手抱剑环胸。

杨十四将烧火棍在桌上一摆,双手托着小脸,道:“这老头讲故事颠三倒四,这都连来了十几日,还没有讲到阿爹和娘亲。”

“师父和师娘那一段,你不早知道了?”杨小山道,“我倒是想听听后周于荣和二圣创立‘青客帮’的往事,又或者是当年的‘青客大侠’于浩泽……”

杨十四蓦然回首:“浩泽伯伯确实是大英雄……”

想这当世,没有哪位英雄不想让这“云来茶栈”说上一说,传上一传,而一代代英雄们的故事也就借着这瞎子老翁之口,从大唐末、五代初的那一场乱世开始说起:

茫茫生乱世,大浪尽英雄。

不见豪杰墓,山河祭落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尘烟中?

——调寄《山河》

二胡声起,那瞎子老翁的声音娓娓道来:

唐僖帝乾符元年,关东又逢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投义军。乾符二年,义军统领王仙之于长恒揭竿起义,枭雄黄巢于冤句响应,史称“仙黄之乱”,此乱绵延大半个唐朝江山,乾符五年,王仙之被朝廷诱降身死,余部投奔黄巢。中和元年,黄巢破大唐长安,僖帝流亡,山河颠倒,天下大势由合转分,大唐国运衰竭殆尽,便是长达数十年的五代十国。

中和二年,唐军反攻长安,奸细大开城门,黄巢手下大将朱搵临阵倒戈,与大唐沙陀军李克用联兵围剿义军,黄巢大败,败亡齐鲁。

中和四年春,李克用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义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同年三月,朱搵大败黄巢于王满渡,黄巢部下俱降朱温,黄巢残部向东北逃亡,又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