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云又虎了一把
从幽暗的监牢走出来,跟着太监入了宫,一路走上了皇帝的金銮殿,阮珩不由得有种梦寐般的感觉。
“草民叩见陛下。”阮珩跪在地上,如此说道。
皇帝先叫人将他的枷锁去除,然后又让他站了起来,细细端详了一番。
阮珩始终垂目而立,未发一言。
皇帝先前并未见过阮珩,终于见了眼前人物,只见他虽然刚刚从监牢出来,却神采未减,毫不萎靡,即便身着粗陋衣裳,但不知为何却十分洁净,身长玉立,令人赏心悦目,不输于殿试中那些精心打扮过的学子。
因此,皇帝看了一会儿,才道:“阮卿,朕看过你的文章,你虽然身在世家贵胄,却痛恶官场门阀之弊,令朕印象深刻。”
皇帝说的是阮珩在会试中交上的考卷,阮珩惊异于皇帝竟然亲自读过,并且记得。那时他因自己的乡试成绩被舅舅暗中提拔过,以及家中之事,心中充满了矛盾,于是在会试考场上,便写了那样一篇文章。
没想到,因为这样一篇文章,阮珩竟然得到了皇帝的注意。他虽然不知道皇帝今日叫他来所为何事,但值此家破人亡之际,面见君主的机会或许就是一棵救命的稻草,是万金难求,阮珩心中明了。
皇帝接着却话锋一转,说:“不过,朕倒是想问问,如若阮家未被抄没,你身在权贵之中,又如何不同流合污呢?”
阮珩略一思索,答道:“正因身负权贵,才应为国兴利除弊,如若反其道而行之,非天理所容。”
皇帝便又问道:“既如此说,那朕问你,刑部核实你父罪状,有圈占民田,行贿受贿,结党谋私等多条,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处置呢?”
阮珩因此沉默了半晌,他并不知道老爷这些年具体都做过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因为老爷先前的种种言谈,阮珩已经知晓,他的父亲同许多人一样,即便不是同流合污,至少也是个和光同尘之人。
因此,抄家那日,阮珩就没有心存天真,他知道,即便烧毁了所有罪证,阮家恐怕仍然难逃末路。
眼下阮珩虽在御前,亦不知如何替父求情,只得道:“家父有罪,自当受律法裁决。不过,珩为人子,既然幸蒙陛下召见,就不得不为之乞情,求陛下恩宽一二。”
皇帝笑了笑,说:“你这样说,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阮珩道:“草民只是求情,无意干涉司法裁决。我虽知忠义重于利,但毕竟无法因义灭亲,还请陛下见谅。”
阮珩说得坦诚,他无意巧言令色,而皇帝也似乎满意于他的答辩。
阮珩的文章之中,虽然处处都有大义,但所谓大义往往是最容易伪装的,如果一个人丝毫不露真情、不显私心,反倒可疑,令人觉得虚假。
只有眼下听了阮珩如此对答,皇帝才能对他真正放下心来。
于是,皇帝温和地笑了起来,他随意地靠在椅背上,他想问阮珩的问题其实已经问完了,不过,还想趁此机会闲聊几句。于是,皇帝心里便又升起了些狡黠的念头,说:
“如此,朕倒还有一事想问问阮卿的看法。”
于是,他便把自己决定不成婚,而是选召不同的乾元入宫侍奉的计划说了。
皇帝从阮珩的文笔和话语中就知道,他有一个耿介直言的性情,此刻便十分好奇他的应答。
阮珩自然是同先前那些学子一样,先是震惊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不过,思考了片刻,他还是开口了:“陛下为天下计,所虑是有道理。不过……”
听他似乎有反驳自己的意思,皇帝觉得饶有兴味,倾身向前,连忙问:“不过什么?”
阮珩心中犹豫片刻,还是说道:“自古天子为臣民楷模。因此,天子一行当有三思,如果天下万民群起效仿,岂非干系重大……”
“这么说来,”皇帝打断了他,“阮卿是不赞同我的做法了?”
——————————————————————
阮家后宅内。
不知过了几天,在屋子里关着不通消息,大家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朝廷对阮家究竟要如何处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来让他们出去。
不过,他们都宁愿就这样被关着过一辈子,都不想面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可是,再不想面对,该来的也是要来的。
一日上午,官兵打开了房门的锁。
阮家的下人中,也有经历过抄家,从以前的主家被卖到阮家来的,其中一个老嬷嬷,如今就跟魏月融他们关在一处。
因为富有经验,她很清楚抄家的程序,那些官兵一进来,她就说,官府这是准备好要将他们发卖了。
虽然恐慌,但众人也只得听令行事,任由那些官兵先大致把他们分成三堆。
年老的分成一组,还未成婚的小姐和孩子分为一组,魏月融和松云这样不老不小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