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酒(三)
了出事,担心了吧。这个女儿,怎么对一个没见过几面的人比对他这个爹还上心?
洛怀慎心下叹息,但还是出声宽慰:“上朝时没明确下达指令,不过依我看,陛下的意思多半是让子安去了。”
怕洛念担忧,又补充道:“放心好了,不过是去练个兵而已,要不了命,你当不成寡妇。陛下肯定也舍不得,谁让我家闺女生的这般令人心喜。”
洛念莞尔,低头喝着汤,但心却揪了起来。
上一世也是如此,春日宴后不久,裴信就奉旨去了军营,洛念在京中同宫里派来的绣娘学着绣嫁衣。
约莫过了半年,裴信回京述职,洛念也再次见到了他。在那短暂的时间里,裴信陪着她在京中各茶楼听戏曲,到郊外游玩,由着她在外惩恶扬善,偶尔出手帮帮忙。那些时日里,她又看见了当初沙场上那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也明白了,那份在战场上便埋在心底的朦胧心意早已长成参天大树,让她甘愿为之沉沦,因为他是那般的好。
那个少年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的心中有着百姓,有着国家,她不奢求能在他心里占多重的份量,只希望有那么一小部分就够了,能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时稍微有一点私心,想着远在千里外京中等待的自己。
大夏628年中秋,宫中大办中秋宴,适逢濛滋在边境集结兵马蠢蠢欲动,裴信奉旨前往。
中秋宴亦成了裴家军的践行宴,彼时婚期已定在三月后的冬日,十一月初十,正值冬至。
那一日,小将军醉了酒,宴后悄悄翻进了她的院子,跟她告别。
那一日,醉了酒的将军临走时紧紧抱着她,在她耳边喃喃道:“念念,我们终于要成婚了,真好。我很快,很快就会回来娶你的,一定会赶在婚期之前结束这场战争。”
哎哟,把小公主迷的一踏糊涂。
后来,婚期临前十日,裴信的信一如往常般送来。内容却不如往日般淡然谈笑,截然相反的是一种决绝赴死之态。
[阿念,明日便是最后一战,无论如何,答应你在婚期前结束战争,吾必履约。
此战若胜,大夏至少五十年内再无战乱,百信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一如你我曾于月下畅想一般。
然,此战凶险,吾为总将,定冲锋最前以鼓舞士气,为行此战计划,深入险境。若能无恙,自是最好,定赶回京中与阿念共缔白头之约。若吾身死,阿念勿再等,遇欢喜者便嫁之。
得遇阿念,三生有幸,能与卿有此段情缘,吾此生无憾矣。惟愿吾家阿念今后平安喜乐,无病无灾,无忧无虑。]
再后来,十一月初九,冬至前夕。
裴家军携战争大获全胜的消息凯旋,随之而来的,还有护国大将军裴信战死沙场的噩耗。
翌日,洛怀慎看着陶桃端着饭食进入房间,又端着一份早已冷掉的饭菜出来,按着隐隐发痛的脑袋叹气。夏长垣和陈楚清也在,都皱着眉不知应同关在房中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只想着让她自己静静吧。
当日夜里,陶桃的呼喊声传遍了整个洛府。洛怀慎匆匆赶到,披头散发,鞋也穿反了。只看见侍女带着夏长垣留在府中,本欲给一日未进食的洛念留下调理身体的御医匆匆赶进屋中。
熙熙攘攘间,他看见家里的小姑娘身着鲜红的嫁衣躺在床上,床边滚落一只小小的药瓶。门外吹进的风扬起了嫁衣的衣摆,她像一只翩然欲坠的蝴蝶,似要坠入无尽的深渊,手中紧紧握着那封不会再有后续的书信。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1)
这年冬至,定京城中下起了纷纷小雪,很快京城银装素裹。百姓纷纷给家中小孩穿上厚厚的新衣,带着他们出门玩雪逛街。
而丞相府中人人形色匆忙,皇帝皇后丞相皆聚于院中面露愁色,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裴侯爷也来了,丞相与侯爷头一次待在一起没有拌嘴。
洛家小姐,常乐公主洛念,在这个热闹的冬至日,在她与将军原应成婚的这一日,穿着亲手绣的鲜红嫁衣,倒在了房中。
洛念被救了回来,三位长辈担心她再出事,将她接进宫中轮流照看着。但她依旧没有胃口,每日送去的饭菜虽然吃了,却是极少,也不踏出房门。直至某一日午后,裴侯爷去见了她。
小公主在裴侯爷离开后,唤人送了饭食,还出了房门,日日在院中练起了剑。长辈们心下欢喜,却也隐隐有些忧心。
没过多久,小公主在一日脱下了漂亮的衣裙,穿着一身白色便袍推开了御书房的门,自请入军参战。
后来便是两年后,边境并未如裴信所预料一般平静下来。濛滋再起事端,洛念也终于觉察出了裴信战死一事恐有蹊跷。她领兵前往,终于得知了这件事情中的重要线索。她杀了那个将军,也倒在了那个战场,和裴信一样。但她也给刘庞他们留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