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 第十八章 回炉

第十八章 回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容,并且这点笑容愈来愈盛,愈来愈浓,到了最后,他伸手重重地拍了两下徐容的肩膀,道:“有压力就对啦,走吧,以后来的次数多着呢,想看也不着急这会儿。”
“咔嚓。”
随着一道快门声,徐容忙转过头,只见徐凡笑着冲他摆了摆手中的手机。
站在她旁边的宋单单瞅着一脸愕然的徐容,打趣道:“哎呦,这不是徐老师嘛,见你一回可是真不容易。”
“宋老师说笑啦。”徐容苦笑了一声,他七月入职,先前虽说来过几次,但是到了今天,才正式打卡上班。
说着,他又看向徐凡,问道:“徐老师,你刚才是?”
“看你们聊天,给你们留张合影。”
徐容轻轻地点了点头,他不太喜欢徐凡,倒不是因为她是冯小钢的老婆,而是她完全长在了他的审美的谷底,尤其是她那嗲嗲的声音。
没有任何缘由,单纯的莫名其妙的不喜欢。
“走吧,先进去再说。”
一边走,濮存晰一边道:“你前阵子耽搁了,但是回炉班还是得上的,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由朱旭老师和郑融老师轮着带你。”
徐容愕然地转过头,不大确定地问道:“朱老师和郑老师,他们俩,带我一个?”
“咋样,荣幸吧?”
徐容本以为,带自己的应当是朱旭,因为李雪建老师的关系,朱旭是最合适带他的老先生。
可是郑老爷子是怎么回事?
一个科普性质的回炉班,不至于吧?
人艺有人艺的风格和传统,比如新人入院之后,首先由老先生带着,了解院史、剧目风格、表演风格等等,而后从看戏开始,跑龙套、演配角、演主角。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因为人艺本身的表演自成体系,中戏的学生进来之后,熟悉的相对快一点,因为如今的中戏,其中的一半本身就是照着人艺来的。
这涉及到两桩陈年旧事,一桩是五十多年前中戏话剧团并入人艺,第二桩是过去中戏学习、研究的都是国外的演剧体系,结果被人质问:你们中戏是研究西方戏剧的,那有没有民族化的、咱们自己的东西?
《万古神帝》
经此一事之后,人艺正式和中戏联姻。
而今天他的待遇,虽不及副院长任明当年旧事,但也相去不远。
当年任明中戏毕业后,中戏和人艺这对兄弟单位,为了抢任明这个未来之星,险些撕破脸皮。
中戏那边要把任明留校任教,说什么就是死活不放人,身为人艺副院长的林连坤没办法,只能亲自跑过去要档案。
可是虽然舍了脸皮,把档案拿过来了,人却被中戏扣下了。
为此,当时的副院长于是芝,不得已只得给中戏院长写了一封亲笔信,这才把人要到手。
而进院之后,任明也是被一帮老前辈抬着保驾护航,为了让他安心留下,一进院,林连坤就出演他导演剧目的主演。
这对一个新人导演而言,简直是莫大的抬举。
可是这才刚刚开始,而后,任明入职一年被提名艺委会委员,四年后提拔为人艺副院长。
而任明也没辜负诸位老前辈的期望,拿几十部风格迥异的作品维持了人艺的名头勉强不坠。
“荣幸,荣幸。”徐容讪讪地笑着,可是在心里,他真是一点也不荣幸。
甚至有股子扭头就走的冲动,这特么的压力太大了。
在演员这行,有一句话,一个好的话剧演员不一定能演好影视剧,但一个影视演员如果没有话剧舞台的锻炼,肯定演不了话剧。
这点徐容倒是不否认,因为在剧场,尤其是小剧场当中,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仅仅只有几米甚至只有一米,演员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都会分毫不差地落到观众眼中。
而且并非演个三五分钟就能完了,而是连续两个多钟头,几千字的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只是基础当中的基础,还得把词说好、演好,这就要求极为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他的舞台经验不多,演是能演,但要说演好,基本上不太可能。
最为关键的是,他没时间。
第一天给他上课的是朱旭,老爷子今儿个和善了许多,可是他的脸相当长,俩大眼袋,在没笑的情况下,即使和善,也和善的有限,老爷子见他过来,努了努嘴道:“走,去排练厅,咱爷俩边走边说。”
瞥了一眼徐容手中的笔记本和笔,老爷子拿手点了点脑门,道:“不要记在本子上,要记在脑子里。”
“好。”
老人一边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指着走廊的照片和剧照,道:“咱们院以前是综合性剧团,后来,和中戏话剧团合并之后,老院长提出了要打造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国际一流话剧院,咱们达到了,也没达到。”
“咱们建立了自己的演剧体系,也创造过经典,对了,你觉得什么叫经典?”朱旭说着,忽地转过头来问道。
徐容想了想,道:“观众乐意花钱看的?”
“错啦,是三十年五十年以后,观众还能记住的。”朱旭摇了摇头,指着墙上《窝头会馆》的剧照,“无论卖的票再多,眼下的观众再喜欢,都不能叫做经典。”
“嗯?”
“既然成了经典,那也就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