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养在东宫的女菩萨 > (十八)

(十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姑娘天天为老夫人抄经熬药,上月还亲手绣了百寿图,就算是块冷石头,也该焐热了。”

清音靠在引枕上,正端起姜茶碗要喝,听到这话,手微微一顿。

“祖母屋里的自鸣钟,你见过它在卯时三刻停摆吗?”见丹蔻一脸茫然地摇头,她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那钟表匠人早把机簧调得精准,什么时候该响,什么时候该停,分毫差错不得。”

丹蔻还欲争辩,清音伸出手指,轻轻点在她嘴唇上:“上次我晕厥一事,祖母出面撑腰,那是为了顾全徐府的颜面,可若涉及父亲在朝廷的仕途……”说到这儿,她忽地笑出了声,“你当祖母佛堂供着的,真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族谱上,我们这些庶女,不过是随时能被划掉的墨点子罢了。”

丹蔻紧攥帕子,指尖泛白:“可老夫人平日对姑娘……”

“她对我,就跟对廊下那对红嘴绿鹦哥没什么两样。”清音抿了口姜茶,似笑非笑地说,“逗趣时喂一把粟米,天寒了给罩上锦帐,可若真有人拿鹦哥去换八哥,你说祖母可会舍不得?”

丹蔻“扑通”一声跪在青砖地上:“奴婢糊涂了,姑娘别往心里去。不管怎样……”她说着说着,声音哽咽起来,“不管姑娘去哪儿,奴婢都跟着。”

“慌什么。”清音伸手将她拉起来,“你忘了,你家姑娘本事可大着呢。”

初秋,蝉鸣声声。

沈府那朱漆大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新晋大理寺少卿沈柏胥的擢升宴已连开七日,连廊下挂着的八宝琉璃灯都好似被熏染了酒气。到了二十这日,沈夫人特意在后花园举办品茗雅集,描金烫红的请柬如雪花般,飞向京城各个府邸。

天刚蒙蒙亮,一辆垂着青绸帷幔的马车停在徐府门前。沈府嬷嬷手持洒金请帖,站在台阶前,鬓边赤金簪子在晨光下闪闪发亮。

“夫人安好。”嬷嬷微微屈膝,将帖子呈给谢氏,“我们夫人特意交代,这次雅集来的都是宗室贵眷,连皇后母家的姑娘都要来赏花。大姑娘既是未来沈家的宗妇,自然该提前见见世面。不过,为免冲撞贵人,还请大姑娘独自赴宴,至于府上其他小姐……”

嬷嬷眼神轻蔑地扫过徐家略显陈旧的雕花门廊,用帕子轻轻掩住嘴角,假笑着说:“就在府中歇着吧,省得挤在马车里闷坏了。”

这话说得面面俱到,偏她嘴角噙着嘲讽的冷笑,鼻尖几乎快要戳到天上去。

谢氏紧紧握着茶盏,指节都因用力而泛了白。这本是她盘算好的安排,没想到却被这刁奴抢了先,倒显得徐家姑娘全是些急着攀附权贵的轻狂人。

半个月前纳采的时候,乔氏推脱身子不适,闭门不出。前几日沈柏胥的擢升宴上,徐家的人被安排在最末等的席位,受尽冷落。如今倒好,连个下人都敢公然把轻视摆在脸上,这怎能不让她憋屈。

谢氏轻抚着腕间的绞丝金镯,心里暗忖,等滟姐儿风风光光嫁进沈家,凤冠霞帔踏入宗祠……她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哼,迟早有一天,她要让这些狗眼看人低的贱婢,跪着把徐家门槛上的灰舔干净。

“嬷嬷说得是。”谢氏指甲狠狠掐进掌心,脸上却笑得愈发和煦,“我们是乡野人家出身,不懂什么规矩,往后还得多劳烦亲家夫人帮忙调教。”说着屈起手指,在茶盏上轻轻叩了两下,一旁的翡翠立刻会意,捧来一个漆盘。

谢氏从中挑出一个绣着并蒂莲的五彩荷包,指尖在绣着“百年好合”的金线上轻轻摩挲,而后将十枚笔锭如意银锞子叮叮当当地倒进荷包。

“嬷嬷顶着大太阳跑来传话,我这心里实在不落忍,这点碎银子您拿着,回去置些冰镇酸梅汤,祛祛暑气。”说着,她亲昵地把荷包塞进嬷嬷的袖筒里,“这云雾茶是前儿才从武夷山快马加鞭送来的,新鲜着呢,嬷嬷带回去给沈夫人尝尝。”

嬷嬷感觉袖笼一沉,两根手指捏着荷包轻轻一掂,眼角的鱼尾纹瞬间堆成了两道深深的沟壑:“老奴替主子谢过夫人的美意。”她那笑容,就跟庙里泥塑的菩萨似的,眉眼虽弯,却透着股子寒意,“雅集那日,徐大姑娘做事若也这么有分寸,我家夫人也就不用特意叮嘱了。谢夫人您久居内宅,怕是不知道,上个月英国公府的宴会上,礼部员外郎家的小姐当众弹错了曲子,现在京城里都管她叫‘焦尾枯木’呢,这事儿都成了大伙的笑柄。”

“嬷嬷这话说的,倒好像我们滟姐儿要去捅娄子似的。滟儿打小就机灵,三岁就能分清琴弦音律,八岁便能写出锦绣文章,十二岁临摹的书法,连江宁府学政都赞叹,说是卫夫人再世。”

谢氏抬手抚了抚耳畔的明金牡丹耳坠,笑容满面地继续说道,“说起来,滟儿和贵府那可真是有缘。今年端午,华阳公主设宴的时候,还亲手把御赐的缠臂金套在了滟儿的腕上。您说说,能得公主青眼的姑娘,还用得着旁人教规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