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056章 宰辅之才

第056章 宰辅之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春芳从张居正手里接过了苏泽的奏疏。

看完了这份奏疏,李春芳不由的感慨,当年是后浪推前浪,这份奏疏写的真好啊!

李春芳平步青云,就是从给嘉靖皇帝写青词开始的。

但除了青词之外,李春芳自己的奏疏写也很有水平。

政治毕竟是人的艺术,想要让别人接受你的建议,这里面的就多了。

苏泽的奏疏开头中规中矩,开头是大明官场惯例的引经据典。

“臣闻《周礼》有‘国子肄业于庠’之制,汉唐皆设“荫监“以养才俊。今圣朝崇儒重道,然观在京诸臣,或离乡三千里,或守阙十余载,子弟应试须归原籍,跋涉山川,动经年岁。臣窃以为当效洪武年间南京设贡院之例,特许京官子弟附考顺天,以彰圣主推恩之仁。”

首先苏泽指出,这个官员子弟在首都参加考试,是有先例的,也算是祖宗之法。

朱元璋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定都,地方上还不太平,官位空缺也多。

所以在洪武初年,确实有恩准官员子弟参加南直隶乡试的事情。

这算是给政策找到了法理基础。

在论述了政策理论可行性后,接下来就是政策落实的方案了。

“臣条陈有三,其一定附籍之限。凡在京有品文武官员,任职满六年者,许一子附顺天府籍应试。如景泰年间军户附籍法,严查冒籍,以杜奸弊,以科道查之。”

“其二,立附试之额。每科于顺天解额外增二十名,专录官生。仿永乐二年分南北榜例,试卷弥封后另作“官“字朱记,取中者注明‘官籍生员’。”

“其三,行考课之法。附试子弟须先在国子监肄业满三载,由祭酒考核其行止文章,方准列名。如正统年间监生历事制,兼察德才。”

李春芳看完这三条也点头,苏泽这个方案可以说是相当稳妥了。

首先明确了恩荫的范围,把这件事摆到台面上,那就能减少暗箱操作。

接着在原本顺天府乡试的名额外,增加官生的录取人数,和原本顺天府的录取名额不冲突,这样也能让顺天府本地生员满意。

第三让国子监监督,要求这些官生坐监,这也是给了国子监权力。

李春芳摸着胡子,这样妥帖的方案,只有官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油条才能想出来,苏泽这家伙,写这样的奏疏却和玩一样,一个月都不止一篇。

此子恐怖如斯!

论证完了方案可信性,苏泽开始掺私货了。

“太祖设国子监,为聚天下英才于辇下,观政习礼,扬朝廷优渥士人。国子监贡监诸生亦为天子门生,泽恳请陛下体恤诸生求学之艰,承天子之宠光,以官生之籍在京附考。”

李春芳冷笑,前面这么多,重点其实就是为国子监贡监生求情这一段。

苏泽这是虚空造牌,将贡监生和官员子弟捆绑在一起,要么一起在京参加乡试,要么全都滚回原籍参加乡试!

但是如果只是这么一层,李春芳认为苏泽是个九卿之才。

但是后面一句话,让李春芳对苏泽有了新的认识。

“臣闻,令出于一门,而无宵小营私舞弊之弊,恩罚出于主上,则政事清,此法解臣工顾复之忧,使能专心王事。”

这句话,将整个奏疏又上升到一个高度。

苏泽讲的道理也很清楚,恩荫这些官员子弟在京参加乡试,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祖宗能做,景泰皇帝在位期间也曾经让在京军户子弟参加乡试,这本身就是皇帝的权力。

但是这份恩荫,有且只能由皇帝给,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皇帝给的明文恩荫,而不是下面官员徇私舞弊,这么做才能让朝政安稳。

这句话就由政治家的高度了,而且也迎合了隆庆皇帝刚刚亲政,想要掌握权力的心理。

李春芳清楚,这样一份奏疏递上去,皇帝绝对没有不批准的道理。

既然是恩荫到所有在京官员的事情,作为首辅的李春芳自然也要表态,他在揭纸上写下了赞同苏泽奏疏的票拟意见,又递给了身边的高拱。

高拱自然也没意见,苏泽的奏疏就送到了赵贞吉的面前。

看着苏泽的奏疏,赵贞吉内心是百味杂陈。

喜的是苏泽这份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前些日子科道对礼部和顺天府学政的围攻就烟消云散了,礼部也不会得罪在京官员了。

难受的是这份奏疏是苏泽上的,这家伙求自己的事情还是办成了!

赵贞吉心里十分的难受,他莫名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自己没能早点回京?

如果自己早点回京,必然以礼部尚书的身份主持今年的会试,那苏泽不就是自己的弟子了?

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赵贞吉掐下这个想法,他也提起笔赞同了首辅李春芳,次辅高拱的意见。

张居正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这份奏疏本官还是不拟票了。”

李春芳点点头,张居正的几个儿子快要参加乡试了,这件事和他算是利益相关,自然要回避。

通政司官员拿着票拟后的奏疏,向着司礼监走去。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