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好事多磨
拍胸脯说:“我知道大家对金灵有顾虑,我承认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做了不光彩的事;不过呢,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金灵走了这段时间也见了不少世面,希望大家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金灵离开家才半年多,从那里学的技术?”有光村长低头吸了两口纸烟卷烟。
有光的态度激怒了永德,他将烟杆在有光面前晃了晃:“你以为只有你儿子能吗?告诉你吧,我儿子第一次去南方一家水泥厂工作,这次又去南方作了进一步考察,还请来了师傅!“
“你拿着烟杆别乱比划!”有光将烟屁股扔在地上,用脚踩了踩。
“两位村长别争吵了,”富贵书记合上记录本:“实践检验真理,要我说,是骡子是马出来蹓蹓。”
“还是富贵书记有水平。”永德朝宁书记竖起大拇指;又向有光掷去一个鄙夷的目光。
经过村委会的几次讨论,最后形成三个结果:一是承包鱼塘,村民可以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可以是一家,也可以是多家,每年的承包费是200元;二是由福顺牵头,种药材,然后由福顺负责与药材公司联系销售。一开始因为大家都没种过药材,还怕耽误了种庄稼,因此,普遍没信心,响应者了了;后经福顺挨门挨户做工作:“我们可以在庄稼地里套种药材,保证庄稼、药材两不误”,这才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最终,全村三分之一户加入了种药材的行列。
三是同意金灵在村南办水泥厂----人人都有发家致富的份嘛!行不行,实践来说话。
十天后,金灵在村南办了水泥厂,请来了师傅,并搞了个“点火仪式”,甚是热闹!
鱼塘则由德存老汉的儿子成庆承包。成庆曾经在南方一家渔厂养过鱼,对养鱼有一定的经验,与大队签了合同后就买了鱼苗......
幸福村村民终于“开窍”了!他们在种好庄稼的同时,开始关注如何发家致富,懒汉们也不懒了,天不明就下地里侍弄自己的“宝贝”-----给中药材地里施肥,浇水。。。。。。眼看着药材从一棵小嫩苗,一天长成粗壮的中药,村民们就仿佛看到了满地的人民币,别提多高兴了!
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将散发着中药香的中药材装进大口袋里,租了辆130汽车,在福顺的带领下,村民们去了几个代表,将中药材全部按规定价卖给了县药材公司,算了算每家平均挣了一千多元----他们由史以来从没有挣过这么多钱,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种药材的积极性更高了!实事胜于雄辩,其他几家动摇的村民这回是真的服了,他们这次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种药材的行列。
福顺这次可是真的露脸了!不光赢得了村民的尊敬,还意外地交了“桃花运”!原来啊,在县药材公司负责收药材的正是当年10服药治好妹妹春花顽疾的宋大夫的女儿----宋秀云。两人一开始是闲聊,这聊来聊去,二人不仅是老乡,秀云的爸还是那位“老神医”---宋大夫。一来二往,二人还真对上眼了!春花听说自己有了“新嫂子”,更是乐得合不上嘴。
“哥,嫂子什么时候过门啊?”一天,春花嘻嘻地问哥哥。
“过什么门?八字还没一撇呢!”福顺低头看着中药书。
“抓紧点啊哥,人家可是吃国粮的女干部,比咱条件好的可不少!”春花夺过哥哥手中的书:“听见没有啊!”
“再说啦,我听说嫂子继承了宋大夫的医术”,春花挠了挠头皮:“我自小得了那个病后,现在落下个后遗症,老是头疼,嫂子过了门,让她给瞧瞧。”
“说了半天我才听明白,”福顺拧了一下春花的脸颊:“原来你这么着急让你嫂子过门,也是为你自己啊!”
这时候,爸爸走过来,二人才不说了。
“福顺,你妹妹说的也不是没道理,”爸爸卷了一支烟,点上:“你和你妹妹抽时间带点东西去看看人家宋大夫,做人要知道感恩。”
有一天,春花满脸愁容地对福顺哥说:“不好了,药材死了不少。”二话不说就将福顺拉到了药材地里。
福顺一看,一屁股蹲到了在地:药材苗一棵棵就像得了病一样:天哪!难道六十多药材就这样完了吗?
“不行,咱得弄个明白!”春花跑到村委会,心急火燎地把药材的事儿一古脑地“灌”给了老同学。
宁富贵将一支香烟叼在嘴里,摸了摸口袋。路春花从桌子上将火柴盒扔给了老同学。宁富贵插着火柴点着了香烟,沉吟了一会说:“我给周书记打个电话。”
宁富贵打通电话后,周书记正在吃饭,听完宁富贵反映的情况后,告诉宁富贵说:“下午就让何技术员去你村考察一下。”
下午,何技术员骑自行车来到幸福村,抓了一把中药材地里的泥土,在手心里审视了一会儿,对宁书记说:“土地被污染,到底是什么原因被污染,还须进一步排查。”
第二天上午,德存老汉的儿子长庆也来村委会反映说,他承包的鱼塘里的鱼苗死了一大半!富贵带领村委会成员到鱼塘一看:天哪!河面漂浮的都是死鱼!
富贵弯腰伸手从河里捞过一条死鱼,用手撕开鱼肚,检查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