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畔行(四)
第32章那畔行(四)
清晨,各院妃妾照例五日一次去向太子妃请安。微光尚未完全驱散薄雾,东宫各处偏殿的宫灯便已次第亮起。韶明珠一身藕荷色宫装,外罩一件素雅的素白披风,步入太子妃宫中时,殿内众人也才将将来齐。
众人起身见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脂粉香。太子妃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扫过众人,手中茶盏盖碗相碰轻响。她让众人落座,随即不疾不徐开口:“再过些时日便是冬至,宫中按例要举行宫宴了。今年事宜繁杂,母后凤体微恙,已将此事交由惠妃娘娘打理。”她这话音落下,底下几人皆是微微一怔。
皇后执掌六宫多年,宫宴向来是她一手操办,从未假手于人,如今竟交给了素来与皇后不算亲近的惠妃?
太子妃何尝不知她们在想什么?
她无视姬妾们诧异,继续说道:“冬至宫宴,乃是国朝历来习俗,届时陛下、皇后娘娘、继各宫主位,连同在京的宗室、重臣及其家眷都会到场,礼数上万不可出任何差错。你们亦代表着东宫颜面,须得谨言慎行,不可失了分寸。包括韶明珠在内,众姬妾垂眸应是。
请安结束后,韶明珠与张孺人一道往回走
“韶妹妹,你听见太子妃方才的话了吗?这宫宴往年都是皇后娘娘亲自盯着的,今年怎么就交给惠妃娘娘了?这可是从没有的事.……”韶明珠脚步未停,面上依旧是那副温顺平和的模样,声音轻柔:“宫中之事,自有上位的考量,你我只需安分守己便是。或许是皇后娘娘体恤惠妃娘娘,有意抬举呢?”
这话她说得滴水不漏。
张孺人思忖片刻,又道:“也是。不过这宫宴上人多眼杂,咱们可得小心些。尤其是妹妹你如今正得殿下看重,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对了,白良娣的身子越发重了,近来脾气也大了不少,方才在殿内,我瞧她看你的眼神,可不大和善。”
韶明珠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多谢姐姐提醒,我省得的。”不多日,便是冬至。
冬至宫宴设于信阳宫,殿内灯火辉煌,暖意融融,与殿外寒风凛冽的冬夜恍若两个天地。
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觥筹交错间言笑晏晏,一派歌舞升平之景。韶明珠敬陪末座,安静垂着眼帘。
正当她端起面前的温酒时,一道声音自身侧不远处响起。“去,叫韶宝林过来陪我说说话。”
韶明珠循声望去,只见上首不远处,良嫔正似笑非笑看着她。韶明珠还在迟疑,良嫔身边的宫女已会意上前,对着韶明珠福了一礼:“韶宝林,我们娘娘请您过去说说话。”
众目睽睽之下,韶明珠无法推拒,只得放下酒盏,走到良嫔席前,依着规矩行礼:“妾见过良嫔娘娘。”
良嫔并未立刻让她起身,而是端详了她片刻,方才慢悠悠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亲昵,“宝林不必多礼。近来宝林日子过得可舒心?瞧你这气色,倒是越发好了。”
这话听着是夸赞,实则暗藏讥诮。
韶明珠面上依旧温婉:“托娘娘洪福,妾一切尚好。”良嫔轻笑一声,“你如今宠眷正隆,自是春风得意。只是……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这宫里的恩宠,如同镜花水月,看着再美,也易碎得很。宝林可要好生珍惜眼前,莫要等风水轮流转,站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怕是都哭不出来呢。”
这几乎是毫不掩饰的威胁了。
韶明珠垂在袖中的手指微微缩紧,面上却不动声色,沉静道:“娘娘教诲的是,妾定当谨记在心。”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监高亢的唱喏声:“陛下驾到一一!”
殿内众人闻声,立刻停下所有动作起身离席,跪伏于地,山呼万岁。韶明珠随着众人一同跪下。
待到圣上落座,皇后及惠妃伴于身侧,众人才得了“平身"的旨意,重新落座,只是殿内的气氛,已然不复方才的轻松。韶明珠抬眸望去,却发现,今日陛下的面色实在算不得好看。惠妃坐在陛下身侧,见状柔声开口:“妾瞧着陛下似乎不快,可是有烦心之事?
皇帝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疲惫:“边关八百里加急,战事又起,西境蛮族趁冬进犯,烧杀抢掠,边军虽奋力抵抗,但战况胶着,死伤颇重。朕这几日,为此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他声音微顿,目光扫过太子姜钰的方向,语气沉了几分,“国事艰难,非一人之责。不过太子,此次起战事,皆是因为你推举的将军王回失察渎职,你自然免不了识人不清的罪过。”
韶明珠心中一紧,看向姜钰。
姜钰身形微微一顿,随即缓缓站起身,朝着皇帝要跪。皇帝抬手,有些不耐烦地免了这虚礼。
姜钰也不辩解,说起来,这事也的确与他脱不了干系。满朝文武皆知,西境边关守将王回是他一手举荐上去的。当年王回只是京中禁军里一个普通百户,要不是姜钰提拔他,八辈子也混不上一个将军。如今西境起了战事,乃是守将失职。王回是姜钰的人,那皇帝训斥姜钰,看上去也是理所应当。朝中表面无人敢指责姜钰,可背地里少不了有些多嘴多舌地指责姜钰,说他在监国的位置上,滥用亲信误国。姜钰当初提拔王回,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