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病,她早就待得有些无聊,便搬了把椅子凑在辛盛旁边看他抄书。
辛月对古代的字体没多少了解,只对打印字体上的黑体、宋体和楷体熟悉,看辛盛写的字只觉整齐优美,并搞不清是什么字体。
不过她仔细瞧了,这些字她有不少能看懂,只是比她熟识的简体字要复杂好些,很多需要结合前后文去猜。
辛盛心无旁骛的抄完一页纸才停下,这中间不能分心,万一写错一笔,这一页纸便都废了。
磨墨的间隙里他才问妹妹:“往日里想教你念点书,你都跑得飞快,宁愿去给娘亲绕线,今日怎么好似对书本感兴趣起来了?”
辛月殷勤的帮他往砚台里添水,“爹爹总说读书有用,我也不知怎么有用,昨日听哥哥说抄书便能抵了五两的束脩,我才知道像哥哥这样字写得好还能当钱使呢。”
辛盛听了伸手假意拍了辛月的脑袋道:“小财迷,这挣钱才不是读书的用处,它只是最不值一提的一点好处,书若念得够好,将来便有改换门庭的机会,有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说着又觉得和才八岁的妹妹说这些有些好笑,问她:“你听得懂吗?”
辛月瞪着眼睛装着不懂的摇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三岁的小小少年故作高深,学着书院先生的语气:“你啊,还是得读书。”
怪模怪样的把辛月逗得乐出了声,两个人挨到一起笑了半天。
辛盛写完一张,辛月便接过一张放好了晾着,这么其乐融融的抄了一天的书,归拢到一起也有几十张了,进度喜人。
两人正准备收拾了桌案,忽然听到外面热闹起来。
推开门一瞧,院子门大开着,他们爹爹辛长平拉着一辆驴车,驴车上还坐着姑母和表妹郭玉娘。
辛盛顿时连手上的油墨都来不及清洗,连忙迎出去。
“爹爹你把姑母接回来了,娘亲昨日还念叨着,今日你回来便要你去老家接姑母呢。”辛盛凑到驴车旁帮辛长平一起搬车上的行李,辛月则从辛姑母怀里把表妹郭玉娘牵下来。
这位辛姑母是辛长平的长姐,名叫辛夏娘,辛家有姐弟四人,他们的母亲吴氏在生最小的幼弟时难产去世了,这三个弟弟都是在辛姑母的背上长大的。
辛姑母本来嫁给了邻村的郭家大郎,可嫁进郭家多年都未开怀,最后也只生了郭玉娘一个女儿。
郭家的婆母对她一直不满,去年冬天她夫君郭大郎服徭役时不幸跌进河里,寒冬腊月的,人虽捞了起来但当天就去了。
留下孤儿寡母两人,郭家婆母不愿白养着她们,便闹着要将郭大郎名下的田地转给郭二郎,逼着辛姑母改嫁。
辛长平知道消息后托了县衙相好的张捕头,带着一帮差役去郭家把辛姑母和郭玉娘抢了回来。
还将郭大郎名下的田地一半改到郭玉娘名下以后做嫁妆,一半给了郭大郎父母做奉养之资。
至于辛姑母,她手里还捏着自己的嫁妆,若是自己愿意改嫁便改嫁,不愿意改嫁便住在娘家,娘家三个兄弟哪里养不起一个姐姐。
今年宋氏时隔八年又有了身孕,辛姑母早早便说好了要来照看弟媳生产和坐月子。
宋氏上头没有婆婆,自己的亲娘三年前也去了,正发愁到时家里没人能帮衬呢,自然很是乐意。
辛长平今日和县令大人从府城回来,瞧着天色不好,明日可能要下雪,进了县界便跟县令大人告假,顺路去老家接上长姐。
老家早就备好了一堆给他们的年货,冬日里地里也没有活干,人和畜生都在家里躲闲。
辛月阿爷说驴在家也是闲着,便把驴也套了车让辛长平拉着车回县城,有车用到时过年也方便回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