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军机处详解震惊朱元璋,朕怎么就没有雍正这种儿子?
扶苏闻言,不由颇为惊讶。 “黔首都控制不住?不至于吧。” 秦始皇冷笑一声,道: “这个摊丁入亩不就是证明吗?” “若非连详细丁口数量都无法掌握,又怎么会退而求其次,选择用田地作为征收对象呢?” “只有用丁口数量作为征收对比,才能真正做到不多收,也不少收。这样民众负担不会过重,朝廷也能获得足够的税赋。” “雍正此举只能说明,他的父皇康熙,不,是这个大清朝廷对基层的人口已经完全做不到透彻了解的程度了。” 扶苏倒吸一口凉气,喃喃自语。 “怎么会这样呢?” “这个大清的中间,和大秦起码隔了七八个王朝。” “竟然一点进步都没有,反而倒退了吗?” 大秦王朝每个里、县、郡的人口数,朝廷这边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只要扶苏愿意,他可以立刻查到大秦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村子任何一个人的年龄、长相、田亩数量。 扶苏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现在,这个不知道多少年、多少个王朝之后的大清,竟然做不到? 扶苏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言语。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嘿嘿一笑。 “这个大清,和咱们大汉也差不多嘛。” “难道大清也在学朕垂拱而治?” 萧何曹参对视一眼,表情也都有些疑惑,以及尴尬。 刘恒目光一转,开口道: “摊丁入亩,这似乎没有先秦的田税制度先进,父皇您觉得呢?” 刘邦哈哈一笑,悠然道: “那是自然,不过摊丁入亩其实比咱们大汉要先进一些。” “啊?”刘恒呆住了,不敢置信地看着刘邦,“怎么会呢,父皇?” 刘邦双手放在脑后,舒适地躺在椅子上,双脚翘起架在桌案上,道: “老萧,你来解释一下吧。” 萧何表情沉吟片刻,道: “大汉实行的是垂拱而治,陛下是这样,朝廷自然也是这样,那乡村当然也是了。” 刘恒看着萧何,一脑袋的问号。 这说的啥?说了等于没说。 曹参瞪了一眼萧何,开口解释道: “代王殿下,咱们大汉和大秦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可靠人手来对基层进行统治。” 顿了顿,曹参看了一眼刘邦,似乎有些迟疑,但还是继续道: “简单地说,就是大汉缺乏底蕴。” 刘恒眨了眨眼睛,似乎明白了什么。 “秦国变法百年,尚难以控制东方六国。” “大汉只不过是父皇和诸位叔伯一代人内打拼出来的,就只能抓大放小了,对么?” 曹参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刘恒,称赞道: “代王殿下举一反三,令人佩服。” 刘邦哼了一声,双脚翘得更高了。 “有什么不能说的,无非就是那些秦国和东方六国的余孽不可靠,朕能依靠的只有那么点人嘛。” “不过这也无妨,科举取士之下,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朕迟早都能做到!” 刘盈脑子一抽,突然问了一句。 “这大清好像也是科举取士吧,他怎么就没做到呢?” 刘邦表情一僵,随后勃然大怒。 “你小子,话怎么这么多!” 痛斥了一番刘盈之后,神清气爽的刘邦看向了萧何。 “老萧啊,这个改土归流你觉得能推进吗?” 萧何想了想,道: “陛下,臣觉得还是应该先牢固的掌控住大汉各郡县,再慢慢考虑改土归流的事情。” 刘邦哦了一声,顿时了然。 “那科举数量增加三倍呢?” 萧何干咳一声,道: “陛下,大汉的读书人是有限的。若是再增加人数的话,恐怕就会有大量不学无术之人混入官场,对大汉有害无益啊。” 刘邦闻言不由哑然。 好一会之后,刘邦挥了挥手。 “知道了,传令下去,各郡守、县令必须要把修建学堂作为头等大事,所有支出都从上交朝廷的税赋里扣。” 说着,刘邦看向案头那十几本纸质书,轻声嘀咕了一句。 “哼,朕就不信了,还培养不出足够的读书人!” 蔡伦是东汉的宦官,西汉时代还没有纸张,以简牍为主。 但看了好几年金幕了,纸张和印刷术早就已经被搞出来了。有了这两样,大汉的读书人将会出现数以十倍的增加。 再过个几年,肯定没问题!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雍正成功地增加了国库收入,扭亏为盈。】 【此外,雍正还和准噶尔汗国的领袖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并划定双方边界,从而节省了西北的大笔军费。】 【对内,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史无前例地将皇帝的权力集中到了华夏历朝历代以来最强,实现了对官员阶级的强力控制和打压。】 “军机处?” 在对这条旁白的解释出现在金幕上时,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身体都是一震,下意识地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将皇帝的权力提升到历代最强? 这简直就是所有皇帝梦寐以求的事情! 反之,历朝历代之中,凡是担任丞相、宰相或者是类似职务,拥有类似权力的臣子们,精神都一下子霍然紧张了起来。 甚至,就连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的眼睛也一下子眯了起来。 “军机处,史无前例的集权?” 康熙目光落在了胤禛身上,缓缓开口: “老四,你不和朕解释一下吗?” 八皇子胤禩看了一眼胤禛,心中冷笑。 这个老四,一直以来都喜欢装死,这一次估计又要说一些屁话来糊弄父皇了。 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