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集《妙法莲华经》
、方便力,而为说法”。
也就是说,佛陀的方便门难就难在哪里呢?它的究竟目标要把你送到佛道,但眼前的目标还要满足你的需求。为什么要满足你的需求呢?因为修行不能勉强。什么事情都可以勉强,比如说上班。如果你不喜欢上班,反正你打了卡在那边坐着,就是上班。但是,如果你不喜欢修行,这个没办法勉强了。生命的改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愿意改变。佛陀如果一开始这个设计没有考虑众生的需求,结果,一尊佛出世,讲了很多法却没有人想修,那糟糕了!所以,佛陀创造一种药,这个药可以把你所有的病都治好,他就一定要做一个动作:把这个药的表面放上各式各样口味的巧克力,有草莓的、有香草的,各式各样。就是他会让你喜欢吃。关键在这。
难就难在哪里?他既要通达真实相,又要具足方便门。这个就是佛陀难为的地方。他出世之前都要想清楚了,他今生要讲些什么法,这个法门要满足众生需求的口味,又能够把他带成佛。虽然一开始“近果说差别”,但是要“究竟归一乘”,这个就是佛陀出世说法的一个规划。他要满足众生的希望,众生才会主动地去追求,会把这个药吃下去。
癸二、显真实为终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佛陀一开始为什么要考虑众生的需求呢?因为要先把他怎么样?先引进来!“先以欲钩牵”,最后“再令入佛智”,这个就是方便门两大需求。我不管怎么样,我先把你拉进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可能刚开始给你一些快乐,但是最后究竟都是为了成佛之道,成就中道的智慧。所以,从佛陀角度来看,从佛陀设计法门来说,没有二乘,没有三乘;如果你把时间拉长,就是成佛之道。当然,你把时间放短,我们也可以说它有二乘、三乘,也可以这样讲;但是你把时间拉到无量长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成佛。
后面佛陀会讲,佛陀会举许多实际的例子。他说,某某人因为布施,“皆已成佛道”;某某人,“若人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说过去有一个人到了寺庙,看到大家拜佛,他用散乱心就随心地合掌——南无佛!这个人已经成佛了。
诸位!佛陀看到这个人是如实看到,就是“近果说差别”。可能这个人散乱心念了这尊佛,他后续没有去修,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但是你别忘了,他把佛号念进去了。经过无量劫无量劫无量劫以后,佛陀看,这个人成佛了!而他成佛的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就是他散乱心称这句佛号,是第一个因缘。你只要有第一个因缘,佛陀就有办法了,他就有办法辗转相续了。
所以说,佛陀的方便门,既要满足现前众生的需求,又要把他带到究竟成佛,这个就是所谓的既要为实施权,又要开权显实。
癸三、举五浊释权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这讲到方便门,还要考虑佛陀出世的环境。如果佛陀出生在净土,他的方便门就不要那么多,比方说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二乘法,所谓的“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你到极乐世界,享受这么多的身心快乐,你还会追求涅槃寂静吗?不可能。你享受过那么大的功德庄严,你还会追求涅槃寂静吗?那是因为我们凡夫一天到晚在娑婆世界受尽了折磨,才会追求涅槃寂静。
所以诸位!法门的开合是:众生环境越恶劣,那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他不但是三乘,他连人天乘都要开下去。就是,众生的障碍痛苦越多,这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他的标准越要不断地往下降。不要说三乘,你愿意修慈善事业,佛陀也欢迎。就这样子的。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土只讲大乘,而不讲四谛十二因缘呢?我们看看为什么。
舍利弗!当诸佛出现在五浊恶世这种环境当中的时候,会讲三乘的法门,因为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什么叫五浊恶世呢?
第一个,劫浊。劫浊是一个总相,五浊的总相。这个劫就是时间。人寿从十岁到八万四千岁叫增劫,从八万四千再进入减劫,从八万四千岁一直减到两万岁以后就正式进入了劫浊,就是五浊恶世的开始。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会出现三种灾难:第一个,刀兵。就是在人寿两万岁之前人跟人不打仗的。劫浊开始有刀兵劫。第二个,开始生病,有疾病。第三个,有饥馑。谷物就开始歉收了。这就是进入了劫浊。这是一个总相。
第二个,烦恼浊。进入了五浊恶世,两万岁以下,烦恼开始活动了。两万岁以前,人跟人之间和平相处,也不会贪,地上有个什么宝物人家也不捡的。劫浊开始有贪欲、烦恼了。
第三个,众生浊。众生的色身果报就羸弱了,不堪修行了。你看佛在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