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能耐心地听着。
几位皇子各自有各自的心思,都伫立在殿中,宋明璋更是旁若无人地闭上眼睛,一一听着这位老臣的奏报。
最后宋毅实在忍不住了,“老四,你出来。”
“是。”
“万卿说的可是事实?”
“回父王,句句属实。儿臣知错,但若是今年万尚书还是问我讨银子,我依旧是这句话,没钱。”
那年迈的万尚书一听这话都急得快要提不上起来,指着他就要开骂。
宋毅被他给气乐了,最后实在没办法,还给他俩做了个和事佬,“这样吧,明年,万卿,明年这小子不给你钱,你再来找朕。”
既然皇帝都下场,万尚书自然不会驳皇帝的面子,只能悻悻作罢。
好不容易听完翻新院墙的奏报,御史台走出一位年轻的御史当中参了吏部尚书一本,说他这月纳了小妾,又在宽窄胡同养了一个戏子,私德不行。
宋毅又耐心听了他俩在堂上吵了半天,最终以尚书罚俸半年告终。
好好的朝会变成街口的菜市场,还不如谭辛的话本精彩。宋明璋想,听说她最近有一本面首大人听火,回头买来看看。
陈公公尖锐地嗓音喊道,“众爱卿还有何事要奏?”
“儿臣有一事启奏。”宋明璋不知何时已经睁开眼睛,双手一拱从容站出来,朗声说道。
整个大殿里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听他一人说话。
“老四,你有什么事?”
“儿臣有一事斗胆向父王奏明。”宋明璋朝户部尚书使了个眼色,刚才还唯唯诺诺叽叽歪歪的尚书大人呈上一份折子,“启奏陛下,这份是今年一年我大雍的开支收入。”
宋毅打开折子一看,问道,“朕不知今年我大雍怎么赤字这么多?”
“儿臣正要禀告父王,如今国家账上已经没有多余银钱,但……边疆的三位大臣又问朝廷讨要银子,儿臣实在是无计可施,故请陛下过目。”
宋毅问道,“你可有应对之策?”
“儿臣斗胆,请父王裁撤部分军队,以缓解大雍财政赤字。”
此言一出,殿下站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
“裁军?这怎么可以?”
“裁军之事非同小可,岂能说裁就裁?”
“四皇子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宋时微此刻已经站在宋明璋身边,说道,“父王,儿臣认为四弟实属无奈之举,儿臣这几日跟着四哥走访各部,实在体会到四弟不易,儿臣复议,也愿从旁协助四弟。”
宋庭芝站出来,“儿臣以为不妥。”
宋毅说道,“老九,你说说你的看法。”
“大雍建国才不过十几年,四哥就想着裁军,这让跟着父王打天下的老臣怎么想?父王,若是真的裁军,怕是要寒了老臣们的心,让这些老臣如何看您,又让这天下如何看您?”
这高帽子戴的真是厉害。
宋明璋说道,“难道只顾颜面不顾百姓吗?”
戴高帽谁不会?
“老九你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国库空虚,年年都缺银子,你倒是给我想个法子,让我解了这燃眉之急,我自然不会再想裁军。”
“没有银子可以再想办法,若是让朝臣寒了心,四哥要如何挽回?再说了,边疆不稳,还得倚重老臣围剿匪盗。”
宋明璋的语气完全没有刚才那般恭敬,肃穆的脸上反倒多了几分讥讽之意,“不是任何事都需要倚老卖老的,有些时候该让位的就应该让位,”宋明璋凤眼一斜说道,“尉迟兰。”
“末将在。”
宋明璋负手而立,巍峨气度顿显不凡,“既然刚才九皇子说边疆不稳,你可有信心领兵出战?”
那位年轻的将领有些吃惊地看向宋明璋,要知道这些年大雍的朝政沙场都被一批老将把控着,这些年轻有才的将领才俊只有被打压的份。
尉迟兰被宋明璋忽然点名,一时间心头百感交集,一腔热血直冲脑门,斩钉截铁地答道,“回四皇子的话,末将研究过边疆送上来的军报,末将不才,斗胆问陛下讨要三万精兵,一年之内荡平平江匪盗。”
宋庭芝呵斥道,“年轻气盛。尉迟兰,你可不要轻易夸下海口,到时候若是完不成……”
“末将愿签下生死状,完不成四殿下的任务我提头来见。”
“你!”
此时宋向秋出列跪在地上,“启禀圣上,微臣有事要奏。”
在一众斩钉截铁的男儿面前,宋向秋的声音倒有了几分软弱。
“说。”
“对于四哥的话,向秋身为皖南王的嫡长子自知无力反驳,但今日朝会,我也想为自己父亲鸣不平。还记得那年陛下起兵,我父亲是第一个跟在陛下身边之人。我时常听父亲提起那年三月白雪皑皑,陛下与父亲几进几出深入敌